導遊甜甜地一笑,用纖細的小手扶著擴音器上的小話筒:龍圖騰是由20世紀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還成為占統治地位的觀點。龍圖騰的形成,源於伏羲,而非炎帝、黃帝。中國曆史上曾有過一個強大的以蛇為圖騰的氏族部落,龍是兼並與融合其他以馬、狗、魚、鳥、鹿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的說法。一位姓聞的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說:龍這種圖騰,“是隻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並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
導遊清了清嗓子,接著講解:……伏羲氏自然也就是當之無愧的龍圖騰的創始者,而天水,也就是龍圖騰發源地。龍的傳人,在知道炎黃為老祖宗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在炎皇之上,還有一位更偉大,更古老的始祖,開創了華夏民族的文明。一般我們說五千年文明史,就從炎黃時代算起。可是在炎黃之前,伏羲還要比這個久遠得多,所以它反映的是中國遠古的曆史。
聽完講解,驢友們“唏噓”著。令驢友們感興趣的還有“人祖樹”、“槐抱槐”、“槐抱椿”以及千年古柏、日本櫻花等。
楊笑梅和驢友們走出伏羲台,回首再看……“華裔思源漂洋過海朝羲聖,國人念祖越嶺翻山拜媧皇”好一處盛景楹聯。楊笑梅對身邊的驢友說,喂!幫我在這兒照張相,我站在這副聯的中間。說著,楊笑梅竟擺了一個雙腳叉開,雙手伸向天空的姿式。
驢友說,哈哈……中國人……頂天立地!
那是!好……謝謝!
楊笑梅從驢友手中接過相機,自己又舉起相機,對著柱子上的那副對聯,瞄準了位置,左一幅,照了一張,右一幅,照了一張,然後,高聲喊:驢友們,今兒我們來伏羲台拜了伏羲,哪天我們去媧皇宮去看女媧?
眾多驢友響應著說,約定個時間,下次還我們七個驢友一起去。
好……
整整兩天的旅程,真是好好地享受了一次大自然的美妙,也給了自己喘氣的機會,原來“驢友”們在一起旅遊,是如此的輕鬆快樂。
出遊回到家,楊笑梅在心裏計劃著,抽時間一定去媧皇宮。
楊笑梅回家的第二天,也是她請假的第六天,史森總編打楊笑梅家裏的座機電話,說已到了她家門口。正在客廳看電視的楊母聽到門鈴聲,先去開了門,楊笑梅也從裏屋迎出來。
落座後,她為史總倒了杯茶水,楊母和史森兩個同年代出生的人,都還說著老燕都方言。地道的燕都話更顯出一種親情。
客套之後,雖然史森還沒說什麼,楊笑梅心裏已明白史總來她家的意圖。
楊母是一位很有眼色的人,寒暄了幾句就回自己的屋裏了。
史總從包裏拿出那封匿名信交給楊笑梅看,楊笑梅打開一看,是打印稿。楊笑梅說,這告狀人也是,有膽量就署上名,純粹是無中生有,好像自己就真的是當事人知情者,簡直可笑至極,史總您……
史森的身子向後坐了坐,說,我一開始也沒弄清是真假,不好意思,錯怪你了!史森一臉的愧意。楊笑梅倒是很自信,以大度的口吻說,沒關係,我相信時間會還我清白的。
楊笑梅把信又交給史森,問,是誰寫得呢?史森搖搖頭,說,誰寫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相信你!經過分析和你多年的為人,我認為你不會做出那樣的事。
楊笑梅和史森在工作上也算是老搭檔了,共事有五六年了,他們之間很少有不愉快,尤其是像這次發生的不愉快,還是第一次。所以,看到史森誠懇地來為自己道歉,楊笑梅這幾天內心的不滿和不快,一下子消失了。
史森喝了一口楊笑梅端給他的茶水,滿臉愧疚,說,笑梅,你將來能成大事,遇事穩啊!比我強,真的!
哪裏呀!史總太高抬我了。楊笑梅邊為史總的杯裏添水邊說,史總,我們都犯了一個大錯,沒有用好我們天天講的公關裏最核心的東西……溝通,我們誰也沒有和誰及時溝通。
對,是呀,虧我們做公關雜誌這麼些年,好,這事就過去了,希望我們引以為戒,不再提了。
好,謝謝史總!
我認為此類的事件也許還會有,我感覺有人成心和我們作對……
不怕,隻要我們處理好就不會再發生這樣的矛盾。
接著,史森和楊笑梅又談了一些工作上的事,還嘮了一些家長裏短的話。史森看了看表說,還有事要去辦,先走了。楊母從屋裏出來說讓史總吃飯再走,史森謝過便起身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