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1 / 1)

後記 後記

以《黑白門》為名,引來好多人的爭議。

這是一個讓人看了首先想到黑白兩道與有關案件有聯係的書名。其實,這個書名源於我在《公關世界》雜誌社工作多年,讀了近幾年國內所發生的一些“門”事件;再者,公關界有“黑公關”、“白公關”之說,故以此意取《黑白門》。

2005年,來到《公關世界》雜誌社工作,才了解公共關係學這門很邊緣的學科。可工作三年後,有人問我:什麼是公關?我竟不知道怎麼回答。

其實,公共關係是一個很陽光的詞彙,但因一部《公關小姐》而使得不少國人對“公關”一詞有著不少的誤解。時下的公關,有很多人在弘揚它、遵守它,也有不少人在利用它、曲解它。

小說《黑白門》的故事是源於生活而虛構的,但是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和政府、企業、公眾及自己的家人打交道,這裏麵的技巧,更多的時候是“潤物細無聲”。

有故事說,水和墨從來就是一對戀人,他們之間永遠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水說:“我不想再見到你,我隻想清白安穩地度過一生。”

墨說:“生命像江水般流過,借依我,我們可以在紙上相守,那恰恰是給生命最尊貴的一份厚禮。”

他們相遇、相依,在紙上相守,水犧牲了自己,墨成就了它的誓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可以說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的名稱,不是永恒的名稱。好多時候,中國人的真理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如水與墨的關係,它們的真理不是“水稀釋墨”,也不是“墨染黑了水”,而是這個世界本身多處需要它們的中間色……“灰”來著色。

生活中,無論是誰甚至我自己,時而會忘記公關的精髓而去做些“黑公關”的事。寫完這部《黑白門》,我才明白中國式公關。還是關仁山老師總結得好:“黑門”“白門”皆春秋。

作者

2011年11月6日定稿於梅子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