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1 / 2)

由於十二舅天生對土地和莊稼有著超乎尋常的良好直感,使得他在好多年裏,成為莊稼地裏的英雄。他說今年得種玉米,大家就跟著種玉米,然後就豐收了;他說今年得種黃豆,大家就跟著種黃豆,然後黃豆也豐收了。他身邊農民曾經堅信,隻要十二舅伸出手,隨便找一塊地,隨便撒一把什麼種子,都會有好的收成,所以人們都很佩服他。十二舅最不愛在大庭廣眾下講話,最不愛管那些雞零狗碎的雜事,如果沒事他就那麼把身子半搭著炕沿,挺著,像是心事重重,又像無所事事,但他卻不得不“人心所向”地一直當著村裏的所謂幹部,隊長、支委什麼的。

這點名不符實的閑差,後來在“文革”中卻給他帶來了災禍。起因是因為有人想取代他,當支委,但又不能直接說,那就隻好把他“打倒”,否則怎麼實現目的呢?起初還算溫和,就是翻出十二舅大地主出身的老底組織批鬥,說十二舅這個地主崽子想搶班奪權,圖謀變天。

如果那些人“實在”一些,先亮出底牌:目的就是讓他交出那個支委的“權”,可能問題會很好解決,反正十二舅也不願意幹,交就交了。但是政治,政治可是一種厲害的遊戲,政治的目的是不可告人的,如果想奪你手裏拿的蘋果,必須借故把你的手剁掉,否則的話就會暴露真實目的,就會由“正義”變成“不義”。十二舅被他們綁起來吊打,要的就是一句話,你到底認不認罪,而十二舅也就是一句話,打死也不認,我沒有罪。拷打、遊鬥似乎斷斷續續進行了很久,到底十二舅也沒有認罪。大概農民的最大優點就是無法將革命進行到底,當那個支委的位置不再屬於十二舅後,拷打就停了下來,反正專政的目的是奪權,奪了權再打人,農民們脆弱的良心就受不了,那就隻好放下革命和政治,回過頭來講一講人性,說十二舅是個有骨氣的好人,是一條硬漢。

然而,十二舅在田地裏的得意卻被家居中的失意抵消為零。和七舅、八舅一樣,結婚三十年不見一兒一女,顆粒無收。每當回到寂靜、陰鬱、了無生機的家,十二舅就因為胸悶而長歎不止。我想這也是十二舅永遠都沉迷於田地,永遠閑不下來的一個主要原因。莊稼就是能給他帶來辛勞也帶來愉悅的“啞巴”兒女。

十二舅的日子過得簡單明了,十年和一年一樣。日子平淡又平凡,讓人難以放棄又無比膩煩,日重複著日,月重複著月,季重複著季,年重複著年,歎息重複著歎息。十二舅的煩悶,曾一直讓我們以為他遲早會對自己的日子可能有什麼新的打算,但許多年過去了,那個讓他歎息的問題,好像還是沒有想好。

季節就這樣在人們的眼中變換,由綠而黃,由黃而白,再由白而綠,人們圍住自己的現實,半張著嘴,雙眼緊盯那三張撲克牌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就是沒有防備在背後悄悄行竊的時光,一轉身,發現自己大把的歲月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

由於十二舅天生對土地和莊稼有著超乎尋常的良好直感,使得他在好多年裏,成為莊稼地裏的英雄。他說今年得種玉米,大家就跟著種玉米,然後就豐收了;他說今年得種黃豆,大家就跟著種黃豆,然後黃豆也豐收了。他身邊農民曾經堅信,隻要十二舅伸出手,隨便找一塊地,隨便撒一把什麼種子,都會有好的收成,所以人們都很佩服他。十二舅最不愛在大庭廣眾下講話,最不愛管那些雞零狗碎的雜事,如果沒事他就那麼把身子半搭著炕沿,挺著,像是心事重重,又像無所事事,但他卻不得不“人心所向”地一直當著村裏的所謂幹部,隊長、支委什麼的。

這點名不符實的閑差,後來在“文革”中卻給他帶來了災禍。起因是因為有人想取代他,當支委,但又不能直接說,那就隻好把他“打倒”,否則怎麼實現目的呢?起初還算溫和,就是翻出十二舅大地主出身的老底組織批鬥,說十二舅這個地主崽子想搶班奪權,圖謀變天。

如果那些人“實在”一些,先亮出底牌:目的就是讓他交出那個支委的“權”,可能問題會很好解決,反正十二舅也不願意幹,交就交了。但是政治,政治可是一種厲害的遊戲,政治的目的是不可告人的,如果想奪你手裏拿的蘋果,必須借故把你的手剁掉,否則的話就會暴露真實目的,就會由“正義”變成“不義”。十二舅被他們綁起來吊打,要的就是一句話,你到底認不認罪,而十二舅也就是一句話,打死也不認,我沒有罪。拷打、遊鬥似乎斷斷續續進行了很久,到底十二舅也沒有認罪。大概農民的最大優點就是無法將革命進行到底,當那個支委的位置不再屬於十二舅後,拷打就停了下來,反正專政的目的是奪權,奪了權再打人,農民們脆弱的良心就受不了,那就隻好放下革命和政治,回過頭來講一講人性,說十二舅是個有骨氣的好人,是一條硬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