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我就是農民”(2 / 2)

“因為是農民出身,要求不高,踏實幹活,有空就看看書。機會來了,兩年後考上了華中工學院(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研究生,然後又回到耀縣強度所,領導看我踏實,工作有成績,27歲那年提升我為高級工程師,接著又送我去美國加州的一所大學繼續深造,1999年提升我為研究員(正高),一直幹到現在,沒離開過結構強度,一輩子就幹飛機強度這一件事。”

我忍不住打斷他的話插了一句:“您為什麼說您就是農民?”他說:“你聽著,我慢慢給你講。”說著遞給我一支煙,他先點燃自己的,抽起來。我不吸煙,不知講什麼,也破例接過來點燃,插入嘴中,噴出白色煙霧,看著他的眼睛繼續聽他說。“後來,國家要搞大飛機了,先從新支線開始,2000年中航工業成立了新支線飛機籌備組,從全國抽調51名專家到上海進行論證,由吳興世牽頭,把我作為結構強度的專家也請去了,一搞就是三年,完成了ARJ21-700新支線飛機方案。”他一邊津津有味地吸煙,一邊興致勃勃地跟我聊,“可行性論證結束時,當時的中航商飛總經理湯小平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直截了當地對我說:‘老蔣啊,你表現不錯,為人樸實,又有高級職稱,我們爭取到一些上海戶口指標,你考慮一下,可以來,愛人和子女隨遷。另外公司在徐彙區購置了一些商品房,按你的資曆可以分到120平方米,你自己付一半,工資待遇比陝西高,考慮一下,同意的話馬上就辦。’我為難了,一是感謝,二是感恩強度所培養了我,把我當一根頂梁柱。一時拿不定主意,回到西安,跟老婆一說,她也沒主意,隻說隨我。我左思右想,最後下了決心,不辦。

“到現在我還住在西安強度所的普通公房裏,80平方米。同事後來知道了,見麵就笑著說我是‘農民’‘傻子’!我一想,是啊,一邊是大上海120平方米商品房,市場價至少800萬,而西安的老式居民樓,不值80萬。仔細一比一想,我是‘農民意識’不入潮流,我是傻瓜一個,送到眼前的紅利不要。

“轉念又想,我是強度所多年培養的人,全中國那麼多的型號需要我去發光發熱,人要感恩知足啊。小時候想進城找個工人當當,能吃飽飯就滿足了,現在生活好了,還是要講點精神,講點奉獻。想通了,後來同事再提這事,我就硬邦邦回一句‘我就是農民’。”

十幾年來,蔣金龍在上海、閻良、西安(強度所總部)三地跑,忙得不可開交。上海分部是直接為C919大型客機建立的,整個試驗設置布局,具體元件、組件、大型部件,以至全機結構試驗的技術、管理工作都浸透著他的心血汗水。當他看到80後新一代成長起來挑大梁特別高興,他經常和青年人在一起,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他擔負的任務十分繁重,從新舟60係列到ARJ21-700,再到C919,還有其他軍機型號。他長年坐飛機,比乘汽車的時間還多,日久天長,導致耳膜破損,兩個耳朵發炎化膿,他又不去醫院,現在聽力嚴重下降。有時去閻良西飛公司,突然上海來電話請他趕快去上海,他處理完閻良的試驗,路過西安不進家門,就直接奔鹹陽機場了。有時人在上海,閻良來電話,他又馬不停蹄,從鹹陽下飛機,直奔閻良。

盡管他愛人特別賢惠,有時也忍不住發脾氣:“你一年也在家待不了幾天,春節也不在家過,家成了你的招待所!”

老伴患低血糖,有一次昏迷,她自己爬起來喝糖水,險些出了大問題。孩子中考、高考他根本沒法陪伴輔導。這就是“農民”蔣金龍,全心全力投入C919大型客機強度試驗、全心全力投入中國民機事業的著名專家——蔣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