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發事件與民族凝聚力(1 / 3)

縱觀中央電視台直播抗震救災事件的曆程,體會較深的是直播的“麵”和“度”比以往有了突破。雖然許多人說這是互聯網的時代,但網民數量畢竟有限,麵對發生在遠方的重大災害,最強有力的呈現者仍然是電視畫麵。在電視已經進入幾乎每個家庭的今天,據了解,許多人在通過手機短信收到外地親友發來的地震消息後,第一件事就是看電視,等候中央電視台的權威報道。中央電視台不曾讓觀眾失望。它確實以最快的速度正式播出了第一條新聞,距地震發生時間僅半個小時左右。接下來,溫家寶總理飛赴震區指導工作、在專機上發表講話的消息迅速見諸當晚新聞聯播,對於災後浮動的人心無疑發揮了及時的鎮定作用。這也是前所未有的CCTV速度。

接下來的日日夜夜,電視熒屏不斷出現中央領導同誌親臨災區指揮抗震救災的身影,國內外各種救援力量的表態和行動,以及災區人民最新生活情況的報道及心理狀態的表達。應該說,大多數觀眾是從災區開始有受災畫麵傳出後才感受到災情的嚴重,意識到行動的必要。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多媒體互動,傳播效果相互疊加,通過這些渠道,電視的直播效果得到了“放大”和增強。網民們在虛擬空間飛速傳遞著自己從電視上看到的消息,手機用戶也不例外,加上電話,各種有關災情和救災進展的消息像雪片漫天飛舞。其中,雜著恐慌,摻著謠傳,比如震後初期有關成都將斷水的謠言,曾導致了許多人的盲目行為。這時,黨和政府有關部門通過媒體渠道及時介入,澄清謠傳,公布真相,保持社會穩定。當然,據筆者了解,這一過程中唯一的不足是災區群眾一度和外界失去媒體聯係,電視看不到、廣播沒有信號、手機打不通,等等,這些都會加劇恐慌。但若以此苛求中央電視台,有失公允,因為中央電視台的直播已經盡可能地覆蓋了記者可以到達的災區的方方麵麵,其他的事項應該歸屬政府的相關部門管轄。

凝聚人心人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通過媒體使人們共同關注利益所係或感情所托的某一件大事或某一個人物。從年初到“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前,全國人民已經先後關注過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境外媒體對“拉薩3·14事件”的歪曲報道引起的網上風波以及奧運火炬海外傳遞期間的事件。這些事件的影響範圍和影響力自然遜色於抗震救災,但畢竟也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強烈反響,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其中,後兩件事還曾經引起有關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討論。這一係列事件都不是預先策劃的,要求媒體做出應急反應。經過這些事件曆練的中國傳媒在隨後的抗震救災報道中采取了更大的主動。中央電視台以最直觀、最權威、最迅速的聲音和畫麵,在媒體競爭與合作中力蓋群雄、拔得頭籌,絕非偶然的運氣使然。電視固有的技術特點和優勢、中央電視台的無可比擬的地位,以及媒體與黨和政府的主動配合,外加前方記者前所未有的深入采訪和後方編播人員的精心策劃和製作,共同成就了中國媒體發展史上的一個突破。

縱觀中央電視台直播抗震救災事件的曆程,體會較深的是直播的“麵”和“度”比以往有了突破。雖然許多人說這是互聯網的時代,但網民數量畢竟有限,麵對發生在遠方的重大災害,最強有力的呈現者仍然是電視畫麵。在電視已經進入幾乎每個家庭的今天,據了解,許多人在通過手機短信收到外地親友發來的地震消息後,第一件事就是看電視,等候中央電視台的權威報道。中央電視台不曾讓觀眾失望。它確實以最快的速度正式播出了第一條新聞,距地震發生時間僅半個小時左右。接下來,溫家寶總理飛赴震區指導工作、在專機上發表講話的消息迅速見諸當晚新聞聯播,對於災後浮動的人心無疑發揮了及時的鎮定作用。這也是前所未有的CCTV速度。

接下來的日日夜夜,電視熒屏不斷出現中央領導同誌親臨災區指揮抗震救災的身影,國內外各種救援力量的表態和行動,以及災區人民最新生活情況的報道及心理狀態的表達。應該說,大多數觀眾是從災區開始有受災畫麵傳出後才感受到災情的嚴重,意識到行動的必要。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多媒體互動,傳播效果相互疊加,通過這些渠道,電視的直播效果得到了“放大”和增強。網民們在虛擬空間飛速傳遞著自己從電視上看到的消息,手機用戶也不例外,加上電話,各種有關災情和救災進展的消息像雪片漫天飛舞。其中,雜著恐慌,摻著謠傳,比如震後初期有關成都將斷水的謠言,曾導致了許多人的盲目行為。這時,黨和政府有關部門通過媒體渠道及時介入,澄清謠傳,公布真相,保持社會穩定。當然,據筆者了解,這一過程中唯一的不足是災區群眾一度和外界失去媒體聯係,電視看不到、廣播沒有信號、手機打不通,等等,這些都會加劇恐慌。但若以此苛求中央電視台,有失公允,因為中央電視台的直播已經盡可能地覆蓋了記者可以到達的災區的方方麵麵,其他的事項應該歸屬政府的相關部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