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舞者 36.瞬間的淪落
好幾個朋友跟我說到過,說怎麼不把女人比做茶也寫篇文字呢?為什麼要比做茶呢?因為茶給人一種高雅、文化的感覺?當第一次有人說到這個的時候,我想起來的是廣東一句俚語,說中年之後的女人就是茶渣了。茶渣的下場就是沒味、沒形、沒用,該棄的東西了。
其實我並不懂茶,雖然喝茶很厲害,每天都離不開,但對茶文化一竅不通,什麼茶的味道好就多買一些。僅知道茶分紅茶綠茶,普洱茶分生茶熟茶,我從來隻喝綠茶,在廣東則是鐵觀音盛行。泡茶的道具也相當講究,第一次喝功夫茶時,就覺得在喝中藥,苦得要命,人家還說這是多少多少錢一斤的上等茶。我說像喝藥,差點沒被招呼我喝的朋友拍死,比牛吃牡丹還刹風景。不僅糟蹋了好茶,還糟蹋了朋友的的心願和營造的氛圍。而普洱係列的生茶熟茶就隻喝生茶,熟茶一樣覺得味道沒茶味,回老家去,有朋友一樣道具齊全的泡茶,再也不會說出喝藥的感覺,但表情也讓友覺得我俗得不可救藥。
茶的有些名字還是很讓人有想像的,最喜歡的就是大紅袍,想像的就是一個英雄俠士般的人物,氣宇昂揚,縱橫江湖。猴魁,很快聯想到的是森林裏,參天蔽日的樹木,玩鬧嘻耍的猴子和各種動物。龍井、水仙又會讓人容易想到煙雨江南的精致和美景,宛如才子佳人的意境。等等。
另外再無知也知道,茶葉是中國文化中占有很重一席之地的,從古至今也是中國人比較值得驕傲的東西之一。在西方人還過著等同原始生活的時候,咱中國人就懂得茶和茶文化了,還成為古代通商的寶貝之一。當然,好像如今,日本的茶道弄得更像一回事,而中國的茶文化說是說淵遠流長,反而不像日本的弄成了有標誌和象征意義的事。提起茶道,似乎日本的茶道更像回事。就像有人開玩笑說的,咱們最擅長的事多是將國粹弄成國碎,反而讓外人發揚光大了。
言歸正傳,我對茶如此外行的人,自然說不好茶,更說不好茶和女人的關聯了。許多東西總是這樣,說到它注意到它,隻是看到其一麵,現在說茶,更多的人想到的就是泡茶的過程,喝茶的心情,貫穿全程那種氳氤的氣氛。懂茶、識茶、品茶,仿佛突然就有文化了起來,那到是,茶在中國這麼多年的曆史長河中,起的作用,代表的意義多與文化和高雅聯係在了一起。說到茶,讓人容易聯想想音樂、竹林、小舍、詩情畫意,如果說茶讓人想到的是四川茶館裏的麻將,拍我的人肯定更多。
可是茶除了拿來泡拿來品,還有其之前和之後的過程。上網搜了一下,製茶的過程不算複雜,可講究的是經驗。以前的製茶都是手工,憑人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手感炒,好壞火候全憑一雙手。現在多是機械了,被程序設定了的過程,還能不能炒出人手感覺?機械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批量化了,而一旦批量生產的東西身價自然下跌,才讓那些還有手工炒製的茶倍感珍貴。當茶時到了人的手,泡、等、品之後,轉眼就成廢物,茶葉就這麼矜持,一天的時間就淪落。不泡它,它還是身嬌肉貴的珍品,開水一泡,再泡,多次泡,像不像古時的千金小姐遇變故淪落塵世?連丫環都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