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舞台 53.天使的鈴蘭
我在一本書上看過,有一種花被稱作天使的鈴蘭。顏色是純白色的,讓人一看就有憐惜的感覺,在它麵對前人也會平靜下來。如果在夜晚夜深人靜時用心去聆聽,可以聽到天使的鈴蘭發出的樂聲,它的樂聲是為心而響,不是為了耳朵,也不是誰想聽到它的樂場就能聽到。這種花猜想是杜撰出來的,是為了小說情節的需要而去的,但,我真的希望世上有這樣的花。
有個朋友的孩子在嬰兒時就失聰,那時孩子大約3歲左右,眼睛大大的,腦袋也大大的。從他臉上總是看到一種怯怯的表情,當有人跟他說話,他雖然聽不到,可他的神情還是會專注地看著對他說話的人。有時臉上是一臉的茫然,有時也不知他看到什麼或想到了什麼,會展現出一張無邪的笑臉。看得出來,因為孩子的失聰,他父母對他特別疼愛,特別小心,希望更多傾注愛在他身上,生怕他多受到委屈。有時到朋友夫妻倆看著孩子不說話的樣子,旁人也會有份淒淒的滋味。可除了父母,孩子還將麵對整個世界。
無聲的世界,常人永遠無法理解。我們感知這個世界,我們享受和追求生活,是這個世界能給我們不同的滿足和體驗。最簡單和無成本的就是光、聲、味,幾近等同天賦的,五彩繽紛讓看得到不同的視角感,動聽悅耳的音樂戀人的說話等讓聽得到聲感的體驗,香臭甜各種氣味讓嗅感分辨。對正常人來說這些的存在是與身俱來的,也許也正因為是與身俱來的,往往又會忽視及不珍惜。可,總有人沒那麼幸運,他們的出生沒能帶齊所有天賦的感知。
麵對朋友和那個失聰的孩子,任何安慰和鼓勵的話都顯得無力。後來因工作的關係,很長時間沒有再見過他們,不知那個孩子現在怎樣了,可否借助現代醫學科技能聽到世俗的嘈噪和音樂的美妙?
很多時候,鼓勵一個失意、受挫的人時,喜歡說當一扇窗被關上時,在另一個地方定會有一扇門為你而開。在每個人成長的經曆中,其實會有這種感覺的,這種有象征意義的門扇也太多了一點。生活就是不停地在開啟必須麵對的不同的門窗,那些門窗後麵有的不一定就是收獲,落空和失望更多一些。就算如此,誰也不會放棄,因心底擁有著希望,在那眾多的門窗後,相信一定有一扇後麵可以現實自己的願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不管這個信念是什麼,錢也好,權也好,豪宅名車嬌妻美眷也好,或是遠大理想世界和平,主義宗教也好,那是支撐每一個人堅持下去的理由。
其實我們和有殘障的人沒多大差別,都是在這條路上磕磕碰碰,隻是他們比我們更多些困難,將付出的更多。不過,他們比常人還多了些人為設置的東西,歧視和排擠。看他們的眼光,跟他們說話的口氣,麵對他們的麵部表情,兒時的不帶他們玩和成人遠離冷漠,職場的歧視,公共設施的遺忘等。是人為的把他們麵前門窗一一關上。有人或許會說,現在有無數殘疾人專門幹偷拿拐騙的事,不防不行。然而,每一個人出生時不都是一張白紙?世上沒多少事無緣無故的。
有時覺得那許許多多的比較高調的停留在口上的關懷、愛心、鼓勵的話,並沒有太大的作用。那些東西出現的太多太頻,且又常是說過就過了,下次換一個主題,又換湯不換藥再來一次。所以,才真的希望有天使的鈴蘭這種花朵。不人為把那些門窗關上,像對平常人一樣待他們,不可憐、不歧視、不排擠、不另眼看待、不突出他們是特殊人群讓他們的心敏感脆弱。尊重,就是那天使的樂聲,哪怕是失聰的孩子,聾啞的人群,也能聽那那鈴蘭奏響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