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利於行,作為團隊的領導者耳中充斥了天下太平的恭慰之音,則眼不見遺漏,自然無法祛除弊病。要成就一番事業,切不可錯待剛正不阿的“逆才”——對他們提出的不同意見,隻要對事不對人,隻要對改進工作、發展事業有利,即使再尖刻、再刺耳,也應認真聽取、虛心接受。他們隻要主流不偏、本質不壞,能幹事、能力出眾,即使不順從領導,頂撞領導,也應予以理解,也應放手使用甚至重要。
揚長“容”短
用人一向講究“揚長避短”,細究起來,“揚長”無可厚非,但“避短”卻值得商榷,避者,有兩種解釋:一是回避,避而不談,這是因為短處為人所詬病,無法得到認同;二是改正,克服“短處”,之所以要改正克服,因為短處是缺點,都欲除之而後快,事實上,人無完人,短處是每個人的客觀存在,完全沒有理由去“避”之,而應像賞識長處那樣去容忍人才的“短”。經過努力,沒有什麼不能改變的,任何一個人,隻要下功夫,長處可以更長,短處也可以變長處。作為一名經理,你的天職就是促成這種改變:你一定要用規章製度來控製員工的不良傾向;你要教會他們各種技能,以填補他們的空缺,而不應輕率的以解雇作為最後空間。有道是“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一個人的“長”與“短”是相對的。對人才的成長而言,如果把精力放在“避短”上,一定會事倍功半,如果把精力放在“揚長”上,自然是事半功倍。對企業來說,對人才的“短”企業不必斤斤計較,也無需殫精竭慮地去修正,應該容人之短。人的特長不是一成不變的,越是用它,越能發展,越能增進它的優勢。相反,如果棄而不用,不但得不到增進發展的機會,反而會退化萎縮。管理者要善於在使用中開發人的特長,促進人的特長健康發展。
求全責備是用人之大忌,它壓抑著人才工作的積極性,阻礙了人才的成長;它使人謹小慎微,不思進取,造成人才的浪費。人才也是人,有其長就會有其短,如獲得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的華裔科學家崔琦就不會使用電腦。按現代人必須掌握電腦、駕駛和外文的標準來衡量,崔琦可能連“現代人”都算不上,但卻是不折不扣的人才。美國當代著名的管理學家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評論:誰想在一個組織中任用沒有缺點的人,這個組織最多是一個平庸的組織;誰想找“各方麵都好”的人,結果隻能找到無能的人。沒有顏色的世界是白得刺眼的世界;沒有缺點的人肯定不是凡人。高下相成,有作為的人往往優缺點都比較明顯。
古往今來,大凡有見識、有能力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往往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和特點,在一定環境下,他不能缺點比優點更明顯,正如在白色的背景下,一處汙染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而認為整個背景都是黑的。如有才幹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拘常規;意誌堅定的人容易固執己見;為人謙和的人多膽小怕事等等。管理者用人,不能因為某人一點汙水特質而否定整個人卓越的能力,要因人而用,不能唯用責人,包容短處,則天下莫無不可用之人。
忠言逆耳利於行,作為團隊的領導者耳中充斥了天下太平的恭慰之音,則眼不見遺漏,自然無法祛除弊病。要成就一番事業,切不可錯待剛正不阿的“逆才”——對他們提出的不同意見,隻要對事不對人,隻要對改進工作、發展事業有利,即使再尖刻、再刺耳,也應認真聽取、虛心接受。他們隻要主流不偏、本質不壞,能幹事、能力出眾,即使不順從領導,頂撞領導,也應予以理解,也應放手使用甚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