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30日抄
是年,雙十二事變。
一九三七年,二十四歲。暑假歸家,七七事變起,又值大水,不能返校。(原在同口小學任教)國民黨政權南逃。我將長發剪去,農民打扮,每日在村北堤上,望茫茫水流,逃難群眾,散勇逃兵。曾想南下,苦無路費,並無頭緒。從同口捎回服裝,在安國父親店鋪,被亂兵搶去。冬季,地方大亂。一夜,村長被獨撅槍打倒於東頭土地廟前。
一日,忽接同事侯聘之一信,由縣政府轉來。謂彼現任河北遊擊軍政治部主任,叫我去肅寧。我次日束裝赴縣城,見縣政指導員李子壽。他說司令部電話,讓我隨楊隊長隊伍前去。楊隊長係土匪出身,他的隊伍,實不整飭。給我一匹馬,至晚抵肅寧。有令:不準楊隊長的隊伍進城。我隻好自己去,被城門崗兵刺刀格拒。經聯係見到宣傳科劉科長,晚上見到侯。
次日,侯托呂正操一參謀長,閻姓,帶我到安國縣,乘大卡車。風大,候送我一件舊羊皮軍大衣。
至安國,見到閻素、陳喬、李之璉等過去朋友,他們都在呂的政治部,有的住在父親店鋪內。父親見我披軍裝,以為已投八路軍,甚為不安。
隨父親回家,呂之司令部亦移我縣黃城一帶。李之璉、陳喬到家來訪,並作動員。識王林於子文街頭,王曾發表作品於大公報“文藝”,正在子文集上張貼廣告,招收劇團團員。
編詩集《海燕之歌》(國內外進步詩人作品),後在安平鉛印出版,主持其事者,受到黃敬的批評,認為非當務之急。
後又在路一主編的《紅星》雜誌上,發表論文:《現實主義文學論》、《戰鬥的文藝形式論》,在《冀中導報》發表《魯迅論》。均屬不看對象,大而無當。然竟以此揚名,路一譽之為“冀中的吉爾波丁”雲。
一九三八年,二十五歲。春,冀中成立人民武裝自衛會,史立德主任,我任宣傳部長。李之璉介紹,算是正式參加抗日工作。李原介紹我做政權工作,見到了當時在安平籌備冀中行署的仇友文。後又想叫我幫路一工作,我均不願。至高陽等縣組織分會,同行者有任誌遠、胡磊。
八月,冀中於深縣成立抗戰學院,院長楊秀峰,秘書長吳硯農,教導主任陳喬、吳立人、劉禹。我被任為教官,講抗戰文藝及中國近代革命史。為學院作院歌一首。學院辦兩期,年終,敵人占據主要縣城,學院分散,我帶一流動劇團北去,隨冀中各團體行動。
大力疏散,我同陳肇又南下,一望肅殺,路無行人,草木皆兵,且行且避。晚至一村,聞陳之二弟在本村教民兵武術,叫門不應,且有多人上房開槍。我二人急推車出村,十分狼狽。
至一分區,見到趙司令員,並有熟人張孟旭,他給我們一大收音機,讓抄新聞簡報。陳頗負責,每夜深,即開機收抄,而我好京戲,耽誤抄寫,時受彼之責言。
1985年8月30日抄
是年,雙十二事變。
一九三七年,二十四歲。暑假歸家,七七事變起,又值大水,不能返校。(原在同口小學任教)國民黨政權南逃。我將長發剪去,農民打扮,每日在村北堤上,望茫茫水流,逃難群眾,散勇逃兵。曾想南下,苦無路費,並無頭緒。從同口捎回服裝,在安國父親店鋪,被亂兵搶去。冬季,地方大亂。一夜,村長被獨撅槍打倒於東頭土地廟前。
一日,忽接同事侯聘之一信,由縣政府轉來。謂彼現任河北遊擊軍政治部主任,叫我去肅寧。我次日束裝赴縣城,見縣政指導員李子壽。他說司令部電話,讓我隨楊隊長隊伍前去。楊隊長係土匪出身,他的隊伍,實不整飭。給我一匹馬,至晚抵肅寧。有令:不準楊隊長的隊伍進城。我隻好自己去,被城門崗兵刺刀格拒。經聯係見到宣傳科劉科長,晚上見到侯。
次日,侯托呂正操一參謀長,閻姓,帶我到安國縣,乘大卡車。風大,候送我一件舊羊皮軍大衣。
至安國,見到閻素、陳喬、李之璉等過去朋友,他們都在呂的政治部,有的住在父親店鋪內。父親見我披軍裝,以為已投八路軍,甚為不安。
隨父親回家,呂之司令部亦移我縣黃城一帶。李之璉、陳喬到家來訪,並作動員。識王林於子文街頭,王曾發表作品於大公報“文藝”,正在子文集上張貼廣告,招收劇團團員。
編詩集《海燕之歌》(國內外進步詩人作品),後在安平鉛印出版,主持其事者,受到黃敬的批評,認為非當務之急。
後又在路一主編的《紅星》雜誌上,發表論文:《現實主義文學論》、《戰鬥的文藝形式論》,在《冀中導報》發表《魯迅論》。均屬不看對象,大而無當。然竟以此揚名,路一譽之為“冀中的吉爾波丁”雲。
一九三八年,二十五歲。春,冀中成立人民武裝自衛會,史立德主任,我任宣傳部長。李之璉介紹,算是正式參加抗日工作。李原介紹我做政權工作,見到了當時在安平籌備冀中行署的仇友文。後又想叫我幫路一工作,我均不願。至高陽等縣組織分會,同行者有任誌遠、胡磊。
八月,冀中於深縣成立抗戰學院,院長楊秀峰,秘書長吳硯農,教導主任陳喬、吳立人、劉禹。我被任為教官,講抗戰文藝及中國近代革命史。為學院作院歌一首。學院辦兩期,年終,敵人占據主要縣城,學院分散,我帶一流動劇團北去,隨冀中各團體行動。
大力疏散,我同陳肇又南下,一望肅殺,路無行人,草木皆兵,且行且避。晚至一村,聞陳之二弟在本村教民兵武術,叫門不應,且有多人上房開槍。我二人急推車出村,十分狼狽。
至一分區,見到趙司令員,並有熟人張孟旭,他給我們一大收音機,讓抄新聞簡報。陳頗負責,每夜深,即開機收抄,而我好京戲,耽誤抄寫,時受彼之責言。
後,我倆隱蔽在深縣一大村莊地主家,村長為我們做飯,吃得很好。地主的兒子曾諷刺說:“八路軍在前方努力抗日,我們在後方努力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