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魯迅的小說(1 / 3)

 二 題材

魯迅的小說裏表現的,主要是關於故鄉農村的豐富知識。

這種知識,在魯迅幼年的時期就開始積累了。幼年的感受,故鄉的印象,對於一個作家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正像母親的語言對於嬰兒的影響。這種影響和作家一同成熟著,可以影響他畢生的作品。它的營養,像母親的乳汁一樣,要長久地在作家的血液裏周流,抹也抹不掉。這種影響是生活內容的,也是藝術形式的,我們都不自覺地有個地方的色彩。

然而,魯迅筆下的農村,並不局限在紹興一處。他的人物,也好像生活在我們的村中。魯迅自己也說過,他的人物是拚湊起來的,就是說有中國農民的共通的特性。因為魯迅所關心的不隻是他家鄉的農民,在寫作的時候,著眼的是全國的農民。還不隻是農民,在魯迅的人物的性格裏,我們常看出一種普遍的性質,這種性質是由人民的曆史的共同的生活決定的。

所以,作家除去熟知一種生活以外,還要有比較全麵的生活知識,有關於這個時代的各方麵的、各種人物的知識。但必需有一種是主要的,最為作家熟悉。雖然魯迅說他的人物,嘴在浙江,衣服在山西,但是無論阿Q、小D、孔乙己和祥林嫂,都確實曾有那樣一個真人。魯迅拿他們做模特兒,概括其他。

作家的題材是既要專深,又要寬廣。比如我們對農村熟悉,對城市也要知道一些,因為誰也不能限製他所寫的農民,在春冬兩閑不到北京天津來逛逛。農民或者到天安門參觀國慶典禮,或者到天津看望在工廠工作的兒子,有的還要到朝鮮前線支援慰問誌願軍。所有這些,都和農村當前的現實生活有關係,是會要寫到的。如果一個作家,困守鄉村,足不出寨牆一步,那不是有些作繭自縛嗎?寫城市的自然也要了解農村。

各種見聞,各種知識,對作家都有用。但他也不能隻是一個行腳僧,東跑跑西看看就算完成任務,他必須有一個生活的根據地。

表現在魯迅的小說裏的,他的生活根據地,就是他的故鄉。對於他的故鄉,魯迅寫出了多少不朽的人物和事件啊!他寫了城鎮鄉村各個階層的代表人物,有地主豪紳、雇工貧民;

有市鎮小商、街道流氓;有沒落知識分子、青年革命者。他在這個天地的社會關係上,寫出了這些人物,寫出他們的思想和形態。總之,他寫出了辛亥革命前後,整個農村的動蕩的麵貌,在每篇小說裏都灌注了全部的真實的情感。

寫了紹興一地,就體現了全國的農村,寫了辛亥一時,作品就能傳流永久,寫了一個禿頭阿Q,就使人人得到一麵鏡子。這是生根在一個地方,寫出典型人物的範例。

三 白描

魯迅幾次說到白描筆法的好處,所謂白描,在寫作上,就是避免浮誇,要求簡練。但這是很難的。能幾筆畫出一個人,是要有經驗的畫家才行。在初學畫的時候,一定是擦了再畫,畫了再擦,不知經過多少次練習,然後才能一筆是一筆。

 二 題材

魯迅的小說裏表現的,主要是關於故鄉農村的豐富知識。

這種知識,在魯迅幼年的時期就開始積累了。幼年的感受,故鄉的印象,對於一個作家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正像母親的語言對於嬰兒的影響。這種影響和作家一同成熟著,可以影響他畢生的作品。它的營養,像母親的乳汁一樣,要長久地在作家的血液裏周流,抹也抹不掉。這種影響是生活內容的,也是藝術形式的,我們都不自覺地有個地方的色彩。

然而,魯迅筆下的農村,並不局限在紹興一處。他的人物,也好像生活在我們的村中。魯迅自己也說過,他的人物是拚湊起來的,就是說有中國農民的共通的特性。因為魯迅所關心的不隻是他家鄉的農民,在寫作的時候,著眼的是全國的農民。還不隻是農民,在魯迅的人物的性格裏,我們常看出一種普遍的性質,這種性質是由人民的曆史的共同的生活決定的。

所以,作家除去熟知一種生活以外,還要有比較全麵的生活知識,有關於這個時代的各方麵的、各種人物的知識。但必需有一種是主要的,最為作家熟悉。雖然魯迅說他的人物,嘴在浙江,衣服在山西,但是無論阿Q、小D、孔乙己和祥林嫂,都確實曾有那樣一個真人。魯迅拿他們做模特兒,概括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