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看過的一些稿子來說,有些短篇所以寫得太長,還因為作者生活的缺少,包括對生活認識不足,理解不深。這種寫作,多從概念出發,而不是從生活出發;是把概念錯當成創作的源泉。從概念出發,概念是空的,因此它也是無止境的,大概念之下又包括很多小概念。要把概念寫完全,照顧周到,自圓其說,文章就不能不長了。再加上開會討論,補充,幫助,這也隻能把文章越拉越長,兩萬字能打住,還算是萬幸。
七、即使你的概念多麼正確,如果沒有相應的現實生活作為它的穩定基礎,那麼你的小說是沒有人能讀得下去的,何況又這麼長。因為概念是大家熟悉的,你寫是這個概念,他寫還是這個概念,讀者就去看《紅旗》雜誌和報紙上的短評,或者社論了,在那裏所得的概念,會更清晰準確。
如果知道生活是源泉,能不斷深入生活,加深對現實的認識和理解,那麼,文章就不隻可以寫得好,而且可以寫得短。因為生活豐富了,人物熟悉了,故事知道得多了,你就能夠選擇,能夠提取精華,塑造典型,能夠有話即長,無話即短,適可而止,給讀者留有思考的餘地。
八、作者沒有真正的生活實踐,硬行編造故事,這並不是當前罕見的現象。從概念出發,強拉硬扯,編造故事互相“觀摩”,互相“促進”,神乎其神,而侈言“高於生活”,這就是當前有些作品千篇一律淩亂冗長的重要原因。
九、再有,就是讀作品太少,借鑒太少。有些作者讀過幾篇報刊上的短篇和一兩部長篇以後,就開始寫作了,這當然可以。但要繼續學習,開闊眼界。古今中外,凡有定評的好的短篇,都要找來看。當前,最重要的是要認真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有些青年同誌,對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讀不進去,這是因為還沒有認真下功夫研究。讀魯迅小說,要研究魯迅所經曆的時代、生活,要研究他的雜文、日記和書信,才能讀懂弄通。魯迅的短篇小說是現實主義的典範,它會使我們理解生活和創作的關係,典型創造的方法,小說的結構組織,文字的錘煉運用。然後,我們再讀魯迅編的《唐宋傳奇集》,這些作品是很簡練精采的。此外可以讀《宋人平話》、《今古奇觀》,了解中國傳統短篇小說組織故事,刻劃人物,批判社會,宣揚思想的方法。如有可能,可再讀些曆史上的人物傳記,《史記》、《三國誌》裏的人物小傳,都寫得短小活潑,對寫短篇很有幫助。
讀書多了,不隻創作眼界寬,創作思路廣,辦法多,而且可以辨別優劣,取法乎上,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來。
十、關於短篇小說,曾有很多定義,什麼生活的橫斷麵呀,采取最精采的一瞬間呀,掐頭去尾呀,故事性強呀,隻可參考,不可全信。因為有的短篇小說,寫縱斷麵也很好。中國流傳下來的短篇小說,大都有頭有尾。契訶夫的很多小說,故事性並不強,但都是好的短篇小說。
就我看過的一些稿子來說,有些短篇所以寫得太長,還因為作者生活的缺少,包括對生活認識不足,理解不深。這種寫作,多從概念出發,而不是從生活出發;是把概念錯當成創作的源泉。從概念出發,概念是空的,因此它也是無止境的,大概念之下又包括很多小概念。要把概念寫完全,照顧周到,自圓其說,文章就不能不長了。再加上開會討論,補充,幫助,這也隻能把文章越拉越長,兩萬字能打住,還算是萬幸。
七、即使你的概念多麼正確,如果沒有相應的現實生活作為它的穩定基礎,那麼你的小說是沒有人能讀得下去的,何況又這麼長。因為概念是大家熟悉的,你寫是這個概念,他寫還是這個概念,讀者就去看《紅旗》雜誌和報紙上的短評,或者社論了,在那裏所得的概念,會更清晰準確。
如果知道生活是源泉,能不斷深入生活,加深對現實的認識和理解,那麼,文章就不隻可以寫得好,而且可以寫得短。因為生活豐富了,人物熟悉了,故事知道得多了,你就能夠選擇,能夠提取精華,塑造典型,能夠有話即長,無話即短,適可而止,給讀者留有思考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