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關於《聊齋誌異》(1 / 3)

 接受前人的遺產,蒲鬆齡的努力是廣泛深遠的。作為《聊齋》一書的創作借鑒來說,他主要取法於唐人和唐人以前的小說。宋元明以來,對他來說,是不足掛齒的。他的文字生動跳躍,傳情狀物能力之強,無以複加的簡潔精煉,形成了《聊齋》一書的精神主體。

在哲學意義上說,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對內容又起很大的反作用,即是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一。這一般非隻就一部作品完成了它的創作形態以後而說的,是指創作的全部過程。

一種內容可以有各種形式,有成功或失敗的形式。決定藝術作品成功與失敗的,是作家對這一內容的思想、體驗、選擇和取舍,即藝術的全部手段。

漢代是一曆史內容。它有《史記》和《漢書》兩種不同的形式,各有千秋,另外還有許多不能完整流傳下來的漢書,不能流傳,自然是一種失敗。

同樣,《聊齋》所寫,很多內容,是古已有之的。神怪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汗牛充棟的。但是蒲鬆齡在這一領域,幾乎是一人稱霸。

什麼原因?我在陸續閱讀這部小說的時候,不能不想到這個問題。

鬼神誌怪書,晉及六朝已盛行。真正成為文學創作,則是唐開元天寶以後的事。著名的作家有沈亞之、陳鴻、白行簡、元稹、李公佐等。這些作家的作品,都明顯地影響了《聊齋》。

唐人小說,包括大作家韓愈和柳宗元的作品在內,在創作上形成一個新的起點,繼往開來,為中國短篇小說開拓出一種全新的境界。

唐人小說的特點:

一、很多作品,寫的是真人真事,為各個階層、各種職業的平凡人物作傳。在這些傳記性的作品裏,都有鮮明的典型環境和人物性格,表明深湛的哲學道理,生活的不可抗拒的規律。它不再侈談神怪,也不空談因果。

二、他們不再把“小說”當作奇怪見聞、遊戲文章,輕率地處理。而是鄭重其事,嚴肅周密地去進行創作。他們的作品都含有人生和社會的重大命題。他們的故事生動曲折,主題鮮明突出,人物活潑可愛。他們從簡單重複的神奇怪異的小圈子裏走出來,到現實社會生活中去。這一時代的小說,現實主義的內含,特別突出顯著。

三、唐代小說作者,也都是詩人,他們非常重視語言的藝術效果。在他們的散文作品裏,敘事對話,簡潔漂亮,哲理與形象交織,光彩照人。

這些特點,在宋元的同類作品中,逐漸減弱。一些作者,在小說中,有意賣弄才情,塞進大量無聊詩詞,破壞小說的組織,使小說充滿酸氣。到了明末,好的傳統可以說是消磨殆盡了。

《聊齋》一書,追溯唐人的現實主義源頭。它把一束束春雨後的鮮花,拋向讀者。

《聊齋誌異》的現實主義成就,必然和作者的生活經曆有關。據有關材料,蒲鬆齡的主要生活曆程為:

 接受前人的遺產,蒲鬆齡的努力是廣泛深遠的。作為《聊齋》一書的創作借鑒來說,他主要取法於唐人和唐人以前的小說。宋元明以來,對他來說,是不足掛齒的。他的文字生動跳躍,傳情狀物能力之強,無以複加的簡潔精煉,形成了《聊齋》一書的精神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