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致李貫通(二封)
第二百七十九章
致李貫通(二封)
一
貫通同誌:
前後寄來的信和刊物,都收到了。《萌芽》我這裏有,《上海文學》也有的。看到刊物上有你的新作,我都是感到高興。看到你的作品被重視,發在顯著地位,我尤其從心裏喜歡。所以說,我雖然常常沒有及時把你的作品看完,對你的創作還不能說是不關心的。
我的身體和精力,一年比一年差,衰退得很快。一天的工夫,也不知怎樣就白就過去了。坐下來看書的時間很少,隻是在晚上關門以後,才能安靜地看一會兒書。這些年我好看古書,根底又差,有些書讀起來很吃力,這些書又沒有標點,有時為了幾句話,在那裏默默讀若幹遍。
不隻你是,還有不少別的同誌,寄來的刊物、書籍、文稿,我都沒有及時看,壓在那裏,很覺辜負同誌們的一片熱心,心裏很慚愧。
寫作也少了。前幾年,我寫些短文章,發表在報紙副刊上。今年發見,寄一篇稿件到廣州,要二十多天或一個多月,編輯部再壓一壓,登出來,距離寫作之日,常常是兩、三個月了。改寄期刊,那時間就更要長。出一本散文集,要一年半。因此,寫作的興趣,大大降低了。
自己不願意寫,對別人的文章,看著也就沒有熱心了。對文壇上的現象,也就不大關心,很少去思索
了。
近來,刊物、小報不斷增加,都在謀求生財之道。文學藝術,當然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賺錢,但以賺錢為目的的文學藝術,就常常出現廉價招徠等等流弊。現在有些作者,把我們這個古老民族,壓在箱底多年的,人們早已忘記的種種怪事奇談,都翻騰出來了。重加粉飾編排,向新的一代青年拋售出去。其中包括皇帝、宦官、大盜、女特務、怪胎、尼姑、和尚等等。其內容,正像舊社會電影廣告上大書特書的:驚險、火熾、曲折、肉感。其理論為:以小養大,以通俗養正統;先賺錢後辦正事等等。
對於這些現象,我是有些迷惑不解的。正形成一股風,不可阻擋,而且常常和“改革”這兩個嚴肅的字眼,連在一起,有識之士,是誰也不願多說話的。
事實是,經過十年動亂,青年一代文化修養的正常進程,遭到了阻礙和破壞,對文學藝術的鑒別能力,欣賞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需要認真地補課。靈魂的創傷,需要正常、健康的滋補。應該給他們一些貨真價實的,能引導他們前進向上的,現實主義的文藝作品。不應該向他們推銷野狐禪,或陳腐的食物。
這種現象,可以解釋為:是對過去管得過嚴,限製太窄,隻許寫工人農民,隻提倡寫英雄人物,高大形象,重大題材的一種反動。也因為以上原因,在通俗文學的理論研
究、材料積累方麵,在培養這類作家方麵,並沒有做過充分的準備。
淤塞過久,一旦開放,泥沙俱下,百貨雜陳,必然出現蕪雜的局麵。
前幾年,青年人步入文壇,欲獲“名”,必寫爆炸性作品。
有的爆炸不當,反倒傷了本身。近二年,欲獲“利”,必寫“通俗”作品,如標準太低,也會賣倒行市的。
你從縣裏調到地區編刊物,當然是好事,編刊物可以認識好多人,發表作品也方便容易些。但這些有利條件,不是創作事業的根本。有很多人進了編輯部,反倒寫不出像樣的東西來了。你現在又因為照顧母親,回到縣裏去,我以為對你的創作前途,是大有好處的。說來說去,創作一途,生活積累總是根本,其次是讀書。回到縣裏,從這兩方麵說,都比你整天埋在稿堆裏,或是交際應酬好得多。
從事創作,隻能問耕耘,不能預計收獲。皇天總不會負有心人就是了。也不必去做“詩外功夫”。我青年時從事此業,雖談不上成績,也談不上經驗,但我記得很清楚,從來也沒有想過,給權威人物寫信求助。因為權威人物是不肯輕易發言的,隻待有利時機,方啟金口。有時說上一句兩句,鈍根者也不易領會其要領。即使各種條件成熟,你的姓名,被列入洋洋數萬言的工作報告之中,並因此一捧,使你的作品得獎,生活待遇提高,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