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家業傳承的未來趨勢(1 / 3)

趨勢一:子女的獨立意識

家族的下一代成員開始思考加入家族企業是否值得

在調研中我發現很多二代年輕人都曾有這樣的感慨:“除了加入家族企業之外,似乎別無選擇。”麵對“熟悉”的家業和外部世界的種種誘惑,新生代們已經不由自主地開始懷疑起加入家族企業究竟是利還是弊?

造成年輕人選擇不加入的原因很多,如:長期西方教育下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孩子自中學時代起便選擇在國外讀書);試圖擺脫父母的控製;渴望通過創業實現自我,等等。很多富家二代學成回國後不願意加入父輩企業,而是選擇創業或加入到非家族企業,他們除了不打算重複父母的艱辛勞作之外,更希望從事金融、互聯網科技和其他感興趣的行業;而且學曆越高的下一代,未來選擇的機會也會更廣闊。

本書中年輕人在國外讀書的平均時間超過5年。由於長期受西方的教育,雖然依舊是黃皮膚,但思想上已超向於中西融合。在這兩種文化的碰撞之下,兩代人的經營理念很容易在某些問題中發生“衝突”。如果衝突得不到有效的抑製和解決,很可能造成下一代人選擇離開。

究竟下一代會做怎樣的事業選擇呢?其實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與家族聯係的緊密程度和父母的壓力強弱。規模較大且發展良好的企業,父母所給的壓力自然較大;相反,對於那些競爭力相對弱小的企業,父母則未必強求子女。通常情況下,老實、乖巧和順從的子女多會選擇加入家族企業,那些不“安分守己”的孩子則“想法”很多,叛逆性強一些,因此抵觸性更大,這與教育程度關聯性則不大。

2013年上海交大在對近200家內地家族企業調研時發現,其中82%的企業主認為說服子女繼承家業存在困難,隻有18%有主動的接班意願。不乏有二代認為如果選擇加入家族企業,自己將來可能犧牲太多;更不願意因為接班後的經營業績達不到期望值而備受各方麵的壓力和父母的指責,因而在眾人麵前變得沒有“麵子”。

事實上,很多年輕二代們的想法已經變得與他們的父母“格格不入”。一代人希望子女們能夠肩負家族使命,確保家業持續發展,在他們的世界觀裏,似乎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忠孝兩全”。盡管大部分企業家們在很多公開場合表達了對孩子們未來選擇的尊重和理解,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渴望下一代能夠接班。

如何提升家族企業與年輕人的聯係,增強他們對企業的了解和情感呢?我認為培養孩子們對家族企業的自豪感和經常介紹事業的新進展尤為重要。

令人鼓舞的是,有些企業主已經意識到子女們對創業的渴望,所以有時會撥出“專項”資金,專為學成回國的孩子創業而設立(其實多是在父母的庇護下實現的)。這種做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但可以吸引下一代回歸,也有助於分散家族業務,嚐試更廣闊的生意發展空間。但是,父母對於孩子們的財務支持必須是有限度的,否則很容易被揮霍。

趨勢一:子女的獨立意識

家族的下一代成員開始思考加入家族企業是否值得

在調研中我發現很多二代年輕人都曾有這樣的感慨:“除了加入家族企業之外,似乎別無選擇。”麵對“熟悉”的家業和外部世界的種種誘惑,新生代們已經不由自主地開始懷疑起加入家族企業究竟是利還是弊?

造成年輕人選擇不加入的原因很多,如:長期西方教育下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孩子自中學時代起便選擇在國外讀書);試圖擺脫父母的控製;渴望通過創業實現自我,等等。很多富家二代學成回國後不願意加入父輩企業,而是選擇創業或加入到非家族企業,他們除了不打算重複父母的艱辛勞作之外,更希望從事金融、互聯網科技和其他感興趣的行業;而且學曆越高的下一代,未來選擇的機會也會更廣闊。

本書中年輕人在國外讀書的平均時間超過5年。由於長期受西方的教育,雖然依舊是黃皮膚,但思想上已超向於中西融合。在這兩種文化的碰撞之下,兩代人的經營理念很容易在某些問題中發生“衝突”。如果衝突得不到有效的抑製和解決,很可能造成下一代人選擇離開。

究竟下一代會做怎樣的事業選擇呢?其實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與家族聯係的緊密程度和父母的壓力強弱。規模較大且發展良好的企業,父母所給的壓力自然較大;相反,對於那些競爭力相對弱小的企業,父母則未必強求子女。通常情況下,老實、乖巧和順從的子女多會選擇加入家族企業,那些不“安分守己”的孩子則“想法”很多,叛逆性強一些,因此抵觸性更大,這與教育程度關聯性則不大。

2013年上海交大在對近200家內地家族企業調研時發現,其中82%的企業主認為說服子女繼承家業存在困難,隻有18%有主動的接班意願。不乏有二代認為如果選擇加入家族企業,自己將來可能犧牲太多;更不願意因為接班後的經營業績達不到期望值而備受各方麵的壓力和父母的指責,因而在眾人麵前變得沒有“麵子”。

事實上,很多年輕二代們的想法已經變得與他們的父母“格格不入”。一代人希望子女們能夠肩負家族使命,確保家業持續發展,在他們的世界觀裏,似乎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忠孝兩全”。盡管大部分企業家們在很多公開場合表達了對孩子們未來選擇的尊重和理解,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渴望下一代能夠接班。

如何提升家族企業與年輕人的聯係,增強他們對企業的了解和情感呢?我認為培養孩子們對家族企業的自豪感和經常介紹事業的新進展尤為重要。

令人鼓舞的是,有些企業主已經意識到子女們對創業的渴望,所以有時會撥出“專項”資金,專為學成回國的孩子創業而設立(其實多是在父母的庇護下實現的)。這種做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但可以吸引下一代回歸,也有助於分散家族業務,嚐試更廣闊的生意發展空間。但是,父母對於孩子們的財務支持必須是有限度的,否則很容易被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