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給我當團長去(1 / 2)

作為一名畢業於帝國陸軍大學的山本一木資曆可不低,日本軍隊中許多現役將領都是他的同學,譬如現在在內閣擔任陸軍大臣的板垣征四郎和他就是同一期的陸大同學。

不僅如此,他的絕大部分同學早已晉升少將甚至中將,在他的同期同學當中他的軍銜是最低的。

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山本一木沒有能力,正好相反,他的能力在同期同學當中也是很出眾的,之所以到現在還隻是一名大佐,那是因為山本一木對指揮大兵團作戰不感興趣,反而致力於研究特種作戰。

在這個年代,特種作戰是一門新興的軍事學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開始萌芽,但一直以來都不被各國軍方所重視。

直到到了20世紀30年代,各軍事強國的軍事學院裏開始出現了一些對特種作戰感興趣的軍人,山本一木就是其中之一,為了研究特種作戰,他甚至還特地到德國的柏林特種兵學校裏學習了三年。

這也是為什麼山本一木無法像他的同學們一樣晉升將官,他研究的課題實在是太偏了,而且也不受日軍高層重視,能當上大佐已經是極限了。

盡管跟同期的同學相比他的晉升速度是最慢的,但他從不後悔。

山本一木是一個驕傲的人,他非常看不起那些老朽的、頭腦僵化的負責軍械生產的官員。在他看來日本的武器裝備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

看看他們給日本陸軍裝備了些什麼武器吧,五發裝彈的三八式步槍,每發射一發子彈還要動手拉槍栓退彈殼,輕機槍每個小隊才一挺,而諸如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早已將輕機槍配備到了班一級。

當然了,日軍高層也有他麼的理由,日本的資源實在太貧瘠了,如果裝備了自動武器的話將會極大的增加作戰成本。

以目前日軍士兵單兵攜帶150發子彈來計算,使用三八式步槍時,這些子彈已經足夠支持士兵一天的作戰了。可如果使用自動武器,這點子彈甚至不足以支持士兵作戰一個小時的。

按照這樣計算的話,日本現有的生產力、運輸能力及後勤保障係統要擴大10倍才能保障軍隊持續作戰能力,這麼高的作戰成本是日本所承受不起的。

對於這種理論,山本一木是嗤之以鼻的。

在他看來,日本資源貧乏是客觀事實,但這並不能成為讓日本軍隊使用這種落後的單發武器的原因。

更何況從1931年的滿洲事變起,華夏的東北三省已成為大日本帝國的資源供給及軍火生產的主要基地,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和上海的“八·一三”事變後,華夏的大部分國土及資源已落入日本之手。

這個時候如果還梗著脖子說日本資源貧瘠那就有些居心叵測了,更何況去年的諾門坎戰役,蘇聯人已經給日本軍隊好好的上了一課。

在無遮無攔的大戈壁深處,在十幾公裏寬的正麵上,飛揚的塵土席卷大地,上千輛T-34型蘇聯坦克鋪天蓋地而來,坦克的履帶毫不留情地碾碎了日本士兵的精神和肉體,把日本帝國狂妄的北進野心埋葬在風沙茫茫的蒙古大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