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地勢平坦的地方,三麵被群山環繞,東側還有一條小河從山腳流過,原本這裏坐落著一個六十多戶人家的山村,整個村子約有三百多人,隻是隨著戰火的蔓延,村裏的許多青壯都逃到了後麵的深山裏躲了起來,隻剩下老人和小孩。
不過這裏也沒空曠多久,隨著醫療大隊的入駐,這裏又開始變得熱鬧起來。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如今的醫療大隊已經發展成擁有醫生上百人,護士三百來人的醫療單位,此外還擁有就救護車、X光機、心電圖機等醫療器械。
不僅如此,蓮台民團還為每個連隊配備三名衛生員,每個衛生員都攜帶一個大型急救腰包,裏麵放置了急救包、止血粉、繃帶以及用於緊急情況下經口腔插入氣管開放呼吸道的氣管插管等林林種種十多種急救藥品和設備。
蓮台民團的醫療資源和士兵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00:1,即每一百名士兵配備一名醫生。
可別小看這個比例,這個比例已經挺高了。
就拿日本軍隊來說,一個3800人的標準聯隊,聯隊部隻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日軍的衛生員可不像蓮台民團那樣配備齊全,他們一般隻配備了繃帶和消炎藥,隻能進行簡單的清洗和包紮傷口。
當然了,即便如此,日軍的醫療水平依然是遠高於如今的國軍。
華夏弱小的國力決定了它根本沒有能力為部隊配備像樣的醫療力量,就拿第三軍來說。
兩萬多人的部隊,居然沒有一名正兒八經的外科醫生,隻有兩名唐淮源從雲南帶來的土郎中,治療士兵也隻能采用土法子,像是諸如輸血、急救等治療方法就更不用想了。
正因為醫療力量弱小,士兵們一旦在戰場上受了傷就隻能聽天由命,能抗的過去就活下來,抗不過去就隻能怪命不好了,而且因為醫療藥品的缺乏,許多士兵往往從輕傷拖成重傷,進而喪命。
如今則不同了,自從蓮台民團、八路軍和第三軍兵合一處後,經過高洪明的同意後,第三軍和八路軍的傷員源源不斷的被送到了醫療大隊,整個醫療大隊也猶如上足了發條的馬達般,開始快速運轉起來。
在距離醫療大隊不遠的一處臨時鋪設的土質跑道旁,兩架“白鶴”的Fi-156輕型偵察機正停靠在一旁,在飛機的旁邊還搭設了一個帳篷,若是靠近帳篷便能聽到裏麵傳來陣陣輕微的鼾聲。
由於正值淩晨5點,整個營地裏一片寂靜,除了巡邏隊走過時響起的腳步聲,整個營地一片寂靜。
此時,從不遠處走來兩個人影,走近一看不是別人,正是高洪明和謝文倩倆人。
高洪明轉頭對挽著自己胳膊的謝文倩滿是歉意的說:“文倩,咱們來到陽平鎮也已經好幾天了,我還是第一次來看你,你不怪我吧?”
謝文倩輕輕一笑,“看你說的,這些天戰事多緊張啊,你能抽空來看我,我就很知足了。不過我可是聽大寶說了,這些天你每天睡覺的時間還不到五個小時,這樣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