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是利用輪子在地麵上滾動使車前進的。自行車、汽車和火車刹車時,是把滾動摩擦變成滑動摩擦,使摩擦力增大,所以能刹車。
輪船則是利用螺旋槳的轉動對水產生向後的推力,由於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同時對螺旋槳產生一個向前的推力使船前進。即使螺旋槳停止轉動,船也不會迅速停止,所以不能“刹車”。
那麼輪船在航行途中發生緊急情況,需要迅速停止前進時,該怎麼辦呢?其實輪船的“刹車”有三種:
一是拋錨,當輪船靠碼頭或在航行途中發生緊急情況需要停止前進時,就可以通過拋錨來達到目的;二是它的主機可以開倒車,利用倒車的反向速度來抵消因慣性而保持的正向速度;三是逆水行舟,利用水流的速度抵消輪船的速度。
如果你多次乘過輪船,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輪船要靠岸的時候,總是設法把船頭頂著流水,利用逆向水流的減速作用,慢慢地向碼頭斜渡,然後再平穩地靠岸。
尤其是在大江大河裏順流而下的船隻,當它們快要到達港口碼頭時,都會先繞一個大圈子,使船逆水行駛以後,才慢慢地靠岸。
從相對運動的角度來看是不難理解的。
這裏有個簡單的算術題,不妨來做一做:假若水流的速度每小時是3千米,船要靠岸時,發動機已經停了,它的速度是每小時4千米,這時候要是順水,這隻船每小時走幾千米?要是逆水呢?
你也許脫口就可以把上麵的題目答出來,那就是:順流時,每小時船行7千米;逆流時,每小時船行1千米。既然目的是要使船停下來,究竟是7千米那麼快容易停下來,還是1千米那麼慢容易停呢?
那當然是越慢越容易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