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銀豐縣城,林壽直接駕著馬車回到王家老宅。
後院廂房中的王公公果然是夜不能寐,這才過了區區三日,他竟然好似生了一場大病一般,體型瘦了一圈,聽到門外占七的回稟聲,他連外衣都沒披就匆忙跑了出來。
林壽跳下馬車,拱手一禮,笑道:“回稟公公,學生終沒有辜負所托,已於今日將那女賊緝拿歸案了!”
馬車帷幔一掀,女賊被五花大綁的猶如粽子。
王公公臉色一喜,隨又神色緊張小聲問道:“那聖旨……可曾尋到?不會被那天殺的賊子給燒了吧?”
林壽從衣襟內掏出那一卷金綢,雙手虛托在頭頂,給他吃了一個定心丸。
“公公安心,聖旨安然無恙,還請公公檢查。”
王公公聽罷喜上眉梢,趕緊接過金綢來仔細檢查。
這一刻他哪裏還想著什麼宮廷規矩,先驗證是真是假才是最要緊的事兒。
少頃過後,王公公才翹著蘭花指拍著胸脯笑道:“哎呀呀,我的天呢,可算是嚇死咱家了,這寶貝啊總歸是找回來了。”
對於那名女賊,王公公隻是隨意看了幾眼。
因她被麻繩包裹成了一個粽子,嘴裏又塞著抹布,也瞧不得真容,王公公隨意揮了揮手,便讓黃三將她帶了下去。
隻等抄完王家老宅之後,將她連同王家婦孺一同拉至京城中交由萬曆皇帝審訊,是生是死,就看她造化了。
待一切風平浪靜之後,王公公一把握住了林壽的手,聲音哽咽道:“林壽啊,若不是你,隻怕咱家的腦袋都保不住了,你可真乃咱家的貴人呀!”
王公公很激動,從他那哭得“梨花帶雨”的臉龐,還有林壽那快要被攥碎的手掌上,都能感覺出來此刻王公公的盛情。
甚至,還有那麼一絲若是林壽不討厭,他還想要以身相許的衝動。
林壽頓時菊花一緊,趕緊含蓄道:“哪裏哪裏,全靠公公識人善用,運籌帷幄,學生這才能僥幸破得此案,若論功行賞,公公才當居首功而。”
這馬屁功夫拍得很恰是時候,讓王公公忍不住破涕為笑。
“你這小子還是那麼的油腔滑調,不過咱家喜歡,是個好苗子,可惜窩在這小小銀豐縣城裏屈才了。”
林壽就勢順著他的話頭道:“所以學生才鬥膽向公公毛遂自薦,還請公公看在學生此次略有苦勞的份上,能幫學生尋個出身。”
他說的很含蓄,完全沒有透露出一點據功求報的意思。
比如,明明有功勞卻說成了苦勞,這種謙虛的態度,是很符合所有上位者的嗜好的。
至於他口中所謂的“出身”,通俗話來講,隻是想謀求一個能養家糊口的鐵飯碗罷了,要求並不高。
在大明朝,國朝選官三途並舉。
其一為科舉考試,其二為吏員升遷,其三便為舉薦了。
所謂舉薦,興起於明初洪武年間,曾是明政府選拔官吏和人才最重要的途徑,俗稱“薦舉製”。
這個泥瓦匠出身的朱皇帝,深深懂得“人才是國家發展的硬道理”,視賢能為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