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失敗的借口是,莫爾這一方麵根本沒有財力籌措出那麼龐大的資金來。一個龐然大物,很多人都想消化掉它,有的人非但無法對付得了,反而鬧出胃病,落得個“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的下場。
莫爾就是這種不自量力的家夥,在他放棄了購買卡內基鋼鐵的念頭之後,又合並了一些小型企業,創設了“美國鋼鐵”及“美國製罐”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好像是為了讓摩根吸收合並而特意創設的,背負著如此相似的命運。
“卡內基這次又好像有意將事業賣給洛克菲勒!”摩根在聽到這個消息時,驚奇得不得了。為什麼卡內基偏偏沒有想起過他?
“不,洛克菲勒光石油就夠他忙的了,絕對不會買的!他現在必須致力於控製世界石油,怎麼可能再插手鋼鐵呢?”
摩根不再去想洛克菲勒的事,他暗中等待時機的成熟。果實熟透了自然就會落下,這是自然定律。他相信卡內基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
卡內基在斯吉伯堡的旅居期間,由佛裏克總裁負責處理匹茲堡的“卡內基鋼鐵”,但自從1892年荷摩斯特工廠罷工釀成一場流血大慘案以來,兩人經常發生齟齬。最後,佛裏克忍無可忍,幹脆扔下辭呈,一走了之。
這件事,發生在莫爾和卡內基交易破裂以後不久。後來施瓦布被任命為總裁。
當年,匹茲堡郊外的布拉德克工廠廠長瓊斯,每天早上都到工廠附近的雜貨店,跟店主施瓦布買雪茄。“一回生、二回熟”,瓊斯對施瓦布的才幹倍加欣賞,因此對他加以提攜。施瓦布的才幹在以後越來越顯露出來,直至最後繼任了佛裏克的總裁職務。
漫長而耐心的等待得到了回報,摩根的機會來了。
摩根的女兒露易莎的先生是施瓦布的多年至交,據說,當時卡內基考慮到這層關係,就授意施瓦布接近摩根。
一次,施瓦布應邀到紐約大學俱樂部演講時,湊巧和摩根鄰座,兩人交談得甚為投機,頗有些英雄所見略同的意味,從這以後摩根和施瓦布竟成了知己。
施瓦布在當晚的演講中說道:“當今的美國企業,都是好幾家公司聯合成立的,並沒有一家企業獨占同一類產品的現象。例如,一家企業公司集中製造出機車或者貨車。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企業效率將會大大提高。為什麼不能做到這一點呢?”
這場演講,摩根自始至終都仔細聆聽著。而這一席話,卻成為摩根與卡內基企業大合並的契機。
“創造各行業單一公司的獨占性企業,再將它們大合並的話……”
摩根的腦海裏突然閃過這種巨大的構想。
大學俱樂部的晚宴一結束,摩根就迫不及待地將施瓦布邀請到坐落在華爾街角落的辦公室裏,並且破天荒地同他一直懇談至深夜。沒過幾天,施瓦布在由蓋茲帳下轉投摩根陣營的律師加利的大力邀請下,再次在紐約受到摩根款待。
後來,卡內基又重整旗鼓,發表全麵擴張計劃:在伊利鐵路沿線,建造價值達1200萬美元的“國家鋼管公司”。這個計劃墨跡未幹,馬上又宣布在匹茲堡興建新工廠,以及計劃在匹茲堡到伊利間興建新鐵路,和賓夕法尼亞的鐵路幹線分庭抗禮。
卡內基從斯吉伯堡回來後,在紐約的聖安德魯爾俱樂部與施瓦布打了一場高爾夫球後,兩人走進卡內基別墅的書齋裏,施瓦布趁著卡內基興致正高,把摩根的意見轉述給他,並提示卡內基可以自己定價。卡內基在一張紙條上潦草寫下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