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 2006.8.5
從珠峰返回拉薩,已經是8月4日中午了,《西藏文學》雜誌的主編克珠群佩先生知道我來西藏,早在幾天前就跟我聯係,我怕給他添麻煩,告訴他從珠峰回來後再打擾他。昨天上午還在日喀則的時候,他就發來短信,說陝西來了幾個作家,他們接待,還要開個座談會,希望我參加。我沒有參加他們的活動,今天是星期六,他特地邀請我去西藏圖書館茶座喝茶,《西藏文學》編輯部主任邵星先生也在,還請來了成都軍區《西南軍事文學》雜誌社的淩仕江。淩仕江的散文《你知道西藏的天有多藍》被作為高考作文題出現,在散文界很有影響。他一年中有半年時間待在拉薩,是《西藏文學》的鐵杆作者。因為我近年有西藏題材的小說在《西藏文學》發表,主編克珠群佩先生是我的責編,所以有電話來往,卻一直不曾相識。今日相見,格外親切,他是著名的藏學專家,早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對藏族宗教很有研究。我們在一起說到了西藏文學界,說到了藏文化等等,淩仕江似乎對改版《西藏文學》更感興趣,他希望刊物走市場化道路。我則更希望《西藏文學》成為全國讀者了解西藏文學、宗教藝術、風景名勝的窗口。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如潮的中外遊客來到西藏,他們對西藏的神秘感和認知度越來越強烈,作為純文學刊物的《西藏文學》和內地許多文學刊物一樣,麵臨著巨大的挑戰。當他們知道我一個人獨自來西藏的時候,幾個人同時睜大了眼睛,淩仕江笑著說:啊呀,大俠。克珠老師熱情地向我約稿,並祝福我順利返程。他們留我下午吃藏餐,因為還要寫稿,時間緊張,被我謝絕了。我說還想在拉薩的大街小巷轉一轉,想最後一次感受西藏,感受拉薩。
和三年前的西藏比較,和三年前的拉薩比較,變化實在太大了,街道更加寬敞幹淨,鮮花擺滿主要街道,大昭寺廣場和八角街依然是最繁華的商品市場,各種旅遊紀念品琳琅滿目,唐卡、羊皮畫、犛牛製品、瑪瑙、綠鬆石、冬蟲夏草、藏紅花等等,隨處可見,價格也參差不齊。八角街的白天人頭攢動,叫賣聲此起彼伏,藏人、漢人、喇嘛、外國人時不時聚在一起,相互交談,成為一道奇特的風景。傍晚的八角街熱鬧極了,信教不信教的人都繞著八角街轉圈,有人念經,有人轉著經輪,有人嘻嘻哈哈,跟在藏民後麵看熱鬧。轉到大昭寺門口,有人會停住腳步,將相機對準磕長頭的信徒。大昭寺前麵的酥油燈小屋,永遠長明著,信徒常年四季給油燈添加著酥油。
拉薩街頭的遊客明顯增多,內地人、外國人,散客、團隊比以前多出許多。旅館明顯不好找了,布達拉宮本來一百元的門票最高炒作到八百元,還拿不到當天的票。青藏鐵路的火車票異常緊張,正常情況下買不到十天以內的車票,找旅館幫忙,加收了一百元手續費,才買到一張硬座票。後來聽人說如果通過旅行社購票,加收一百五十元手續費,可以買到十天以內的硬臥票。在太陽島,會看見成群結隊的女孩,畫唇描眉,穿著和氣溫不相適宜的超短裙,露著低低的胸脯,眉飛色舞,招搖過市,發廊和足浴的招牌與重慶火鍋招牌一樣火辣辣地橫掛在街巷上。
傍晚,我會再次走向八角街,走向藏族人心目中的聖地,走向億萬喜愛和向往西藏的人心目中最後的淨土,走向我戀戀不舍的大昭寺、八角街、布達拉宮廣場,在燈火輝煌的聖地,徜徉、徘徊、彳亍、想象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