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淮河呈東西走向,舒暢地橫亙在國土中部,成為中國地理學中重要的南北分水嶺,是降雨量和氣候帶的重要分界線。分水嶺以北降雨稀少,以南降雨豐沛,以北氣候幹旱,以南氣候濕潤。而與秦嶺隔漢江相望的就是大巴山,大巴山沒有秦嶺巍峨,但比秦嶺嬌媚,在陝南人眼裏,秦嶺是偉岸的男子,巴山是俏麗的女子,沉默孤寂地矗立著,寧靜著,冷豔著。
秦嶺與巴山太親近了,山石與山石對峙,樹冠與樹冠交叉,秦嶺上的人唱歌,巴山上的人接應,一座吊橋搭兩頭,一頭搭在秦嶺,一頭搭在巴山。秦嶺與巴山就這麼相依相望,甘苦相戀,卻總也不能相擁相抱,他們總在銀河的兩岸——漢江把他們分隔著。漢江是這兩列著名青山的姐姐,容納了北秦嶺南巴山的大量水源,彙聚了大秦嶺和大巴山的靈秀和溫柔。因了秦嶺的嗬護,漢江的滋養,大巴山才平靜而豐茂,孤獨而清秀。“自古秦巴無閑草”,隨著鐵路公路的暢通,高科技術的應用,昔日無人問津的野草、樹根、枝蔓、花朵變成了價格昂貴的名貴藥材,風燭殘年的千年茶樹變成了萬畝精品茶園,喬木、灌木、草甸、湖泊更是逶逶迤迤,綿綿延延,長滿山穀,爬滿山崖。大巴山已經成為陝西乃至全國重要的林區,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寶庫,天然氧吧。而懸掛在大巴山主脈上的嵐皋,則是這塊綠色翡翠上的鑽石,在秦巴山高遠的光芒中顯得璀璨奪目。
嵐皋縣的森林覆蓋率為60%以上,遠遠高於全國森林覆蓋率,既是與相鄰的縣市比較,也遙遙領先。故而嵐皋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休閑勝地,也是西安後花園的園中園,景中景。有人說,重慶是中國著名的山城,而嵐皋則是陝西最富特色的山城。它的特色在於它的陡峭,它的坐南朝北,以及它的悠閑。“天下衙門朝南開”,嵐皋自置縣以來,衙門卻朝北開,而且建在縣城的最高處,現在的縣委縣政府大樓也坐南朝北。所有入縣城的人都要順著陡峭的街道,蜿蜿蜒蜒,台台階階,盤旋而上。正因為如此,就有了笑話:縣太爺站在衙門前撒一泡尿,順著街道就流進了嵐河。也因為縣城的狹小,有人說:手上夾指煙,繞縣城一周,回到起點,煙還有半截。
關於山城的陡峭,多年來依然如此,隻是台階變成了公路;關於山城的狹小已經有所改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縣城忽然拓寬了,居民逐漸從陡峭的街道遷移到嵐河岸邊的開發區。所謂開發區就是把嵐河中間的沙洲鏟平,把彎曲的河道取直,把縣城周圍的蔬菜地蓋起了花園樓房,把公路橋架在了河流之上。因為巴山處在季風性濕潤氣候的北緣,嵐皋又處在巴山頂端,鑲嵌在莽莽森林之中,就形成了冬不冷夏不熱的獨特氣候。嵐皋人很少用空調,但他們不甘落伍,家裏的空調都罩上罩子,冬天罩著,夏天罩著,春秋季節更罩著。規範了的河岸裝起了彩燈,栽種了樹木,放置了健身器材,夜幕降臨,人們在健身器材上活動,把白天沒有打完的吊瓶掛在香樟樹的枝椏上,一邊打點滴,一邊打手機。河邊的台階上,依次排列著夜市攤位,啤酒和飲料裝在一隻巨大的籃子裏,籃子又放在河水裏冰著,客人在水裏按需拿取。人們吃著河蝦,猜著酒令,河水在桌子腿邊緩緩流淌。偶爾一抬頭,會看見暮色中的山巒和近處的高樓,樓頂上懸掛著鮮豔的國徽和彩旗,隨了燈火望去,燈火便層層疊疊,閃閃爍爍,一直亮到高處。在層疊的過度中生發著許多故事,故事不停的延續,不停的繁衍,像一朵巨大的故事花盛開在巴山上,流傳在嵐皋的山山水水。燈火的高處便是縣城的高處,縣城的高處便是巴山的高處。嵐皋就這麼高高地懸著,高高地掛著,懸在茂密的森林中,掛在幽藍的暮色裏,懸掛在大巴山的主脈上。
200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