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一切如願(1 / 3)

有了芳若的相助,顧知晥要在椒房殿裏辦事確實方便許多,她既然答應了顧佩清,雖然不喜歡她,但也會按照兩人說好的事去做。

而大理寺這裏在第二天查案的時候,所發現的與宋昭昨天同顧知晥所說的相差無二,都認為菱雲的死因有些古怪,並不像是被人所害,反而是自殺的跡象。穆皇後交出了那把匕首,經過仵作的對比,確認了上頭血跡的痕跡確實是‘害死’菱雲的那一把。

顧佩清那晚並無不在場證明,而且片不湊巧的是,仵作推測的死亡時間,顧佩清正好帶著青瑤去了佛堂禮佛,僅跟在她身邊的人隻有青瑤一人,琦妃當時人在宴席上,也是無法替她作證。祝貴妃便以此死咬不放,認為顧佩清所說的話假話,後宮之中隻有她的嫌疑最大。

琦妃自然不同意,如今燕北來人了,她的腰杆子也硬了起來,當著大理寺官員的麵上惡狠狠的說:”沒人看到是誰殺的菱雲,自然也沒人看到是二公主動的手,你們一日尚未定案,查不到實際的證據,便不可以說是二公主作為,更不能扣押二公主!本宮警告你們,若二公主有任何閃失,你們在本宮那侄兒,蕭三公子麵前交代的了嗎?“琦妃在說這話的時候,刻意看了一眼祝貴妃,眼裏滿是挑釁,似乎在說,祝家在厲害,也不過是個沒有根基的新貴,網上細數過不了三代。祝融雖然位列首輔又如何?他有的是門生沒錯,可那些用銀子堆起來的年輕學者,與那些老家前來打秋風的旁支,能幫她祝貴妃撐起什麼?

這個時候,隻有母族的強大,才能幫助外嫁的女兒說得上話。

果不其然,大理寺的各位在聽完琦妃說的話之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輕舉妄動。燕北的名聲在前,更何況,誰都知道昨晚的情況,蕭承靖作為蕭家代表,將蕭家的虎旗營當成貢品,獻給了慶豐帝,當中意味十分明顯,慶豐帝也樂於得到燕北這位有利的幫手,有雙眼睛耳朵的人都知道,這位蕭三公子怕是皇上麵前的大紅人了,他們不過是混口飯吃,真不用把自己的烏紗帽捧在手裏隨時準備拱手送人。

祝貴妃十分生氣,暗罵這群人都是廢物,有些人她還十分眼熟,平日裏祝融沒少在這些官員中打點,祝家的家底並不算厚,若不是有皇甫氏的接濟,以及祝融私下在各地置的產業,讓祝家這幾年好起來了些,但也耗不住祝融一直拿銀子去打點關係,有的時候周轉不及的時候,祝貴妃甚至偷偷將她的首飾送出宮裏,讓人典當了換成銀子拿回家。想到這裏,祝貴妃便對那些得了便宜的時候各個對著祝融點頭哈腰,可真正遇到事的時候,卻連個屁都不敢放,生怕一不小心,倒黴的就是自己的人十分痛恨,一一記住了他們的臉,日後好通知祝融這些人都不堪大用,無需再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了。

僅憑著一把匕首,確實無法斷定是顧佩清所謂,大理寺的人給了穆皇後一個答複,確認了菱雲並不是被人殺害,而是自殺的結論,至於為何會是顧佩清的陪嫁匕首,顧佩清隻一口咬定不清楚,甚至與穆皇後強調,她覺得菱雲不會自殺,還請大理寺的探員要好好查清楚。

穆皇後心思單純,見顧佩清如此說,也覺得她不會是殺害菱雲的人,不然怎麼會有凶手自己要求將此案再詳細查證一遍呢?

她還勸顧佩清,讓她且放寬心,若她沒有做過,自會還她一個公道。

顧佩清行了個大禮,表示感謝,連琦妃也感激地在一旁對著穆皇後蹲了身子。

祝貴妃聽罷,臉色變的十分難看,她知道,穆皇後原本就與自己關係走的不近,但在以前,穆皇後與諸妃關係都是淡淡的,頗有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所以祝貴妃對這位皇後並不放在心上,反而一直想要結交母族強大的琦妃。可經過顧佩清之事,琦妃與自己的關係降到了冰點,顧佩清將所有的過錯怪到了祝歡頭上,與她勢不兩立,琦妃自然也會對她頗有微詞,祝家想要借助琦妃認識燕北的心也就絕了。可絕歸絕,這並不代表祝貴妃期望看見琦妃與穆皇後走的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