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掌教升座!”
“代掌教升座!!”
茅山總壇,九霄宮中。
左邊站著六大殿主,四殿長老。
右邊站著摘星道人,九叔,驅魔道長,蔗姑,錢真人等人。
往後,則是數百穿著灰白色道服,懷抱小號桃木劍的小道童。
伴隨著唱名聲。
張恒在眾人的目視下,大步跨入九霄宮。
目光環視,對著諸位師伯祖,師叔祖,師伯,師叔一拱手,坐在了九霄盤龍椅上。
“見過代掌教!”
不管是六十八代的宿老。
還是六十九代的師伯,師叔。
又或者七十代的同代弟子。
見到張恒坐下之後,齊齊禮讚:“星火萬丈燈,茅山福運連綿,氣運永昌!”
禮讚:三清正統上清茅,靈寶天尊照四方。
禮讚:三茅祖師創茅山,祖師嗬護氣運長。
禮讚:茅山代有才人出,成仙作祖護宗門。
禮讚:降妖除魔有英傑,正邪對立鬥終生。
禮讚:三川歸海日月星,三教一家天地人。
禮讚:誓興茅山與道門,不興不辱歸個人。
禮讚:正一道統分三山,三山之一為茅山。
讚禮過後。
張恒帶領眾人祭拜曆代祖師,參拜天地。
一眾繁瑣的儀式後,張恒徐徐開口:“先吃飯吧,都忙了一上午了。”
眾人一聽,盡皆歡喜。
人是鐵,飯是鋼,不吃飯是不行的。
尤其是跟在後麵的小家夥們,都是十來歲的孩子,肚子裏根本沒有飽字,剛吃完飯,過一會就又餓了。
“代掌教有令,今日豬羊管夠,都用大腕!”
“代掌教有令,今日供應果酒,每人三兩,隻予道人,不予道童!”
火工道人吆喝著,熱鬧非常。
要知道,眼下的茅山有八百多人,每日消耗的米麵不在少數。
在吃的方麵張恒要求的很高,畢竟這八百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十歲左右的小道童。
每天的吃食上,必有豬羊二肉,外加雞蛋和水果。
甚至為了保證營養,他還讓人在山下養了奶牛,讓一些剛上山的小道童哭訴著:“我與父母逃荒,三天不知米味,這裏簡直是仙界呀。”
說歸屬感,歸屬感是什麼。
貓吃魚,狗吃肉,茅山弟子打妖獸。
下午。
“代掌教,我們遵從你的紛紛,在茅山附近收購了萬畝良田,願意送子女上山學道的家庭,每家發了良田十畝,並幫他們遷移到了茅山腳下。”
“代掌教,我茅山已經收錄小道童六百餘人,後山處新蓋的道童院也蓋好了,在這方麵是不是可以停下了?”
“代掌教,您帶來的纜車我們也裝配好了,目前大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和山下,都已經用纜車串聯,出行比以前方便了不少。”
吃完午飯。
張恒與眾人開了個內部會議。
聽完大家的說法,張恒沉思少許後說道:“茅山附近的良田,還要繼續買,而且是從大地主手裏買,不要動百姓手裏的田地。”
“另外招收道童方麵,依然要繼續,未來我們需要用到很多人,這些從小被我們培養在茅山上的小道童,毫無疑問是我們的根本。”
“對了,我準備發布茅山召集令,召回所有茅山弟子,包括那些成家立業的火居道人,你們覺得怎麼樣?”
茅山弟子分為兩種。
一種是駐觀弟子,一生不娶妻,不成家,一心奉道。
徐真人,錢真人,九叔,四目道長,他們都是駐觀道士。
還有一種是成家立業,娶妻生子的火居道人。
比如秋生,他現在已經成家了,離開了九叔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
但是他依然是茅山弟子,在家修法,沒事的時候也會在十裏八村內,幫著忙忙祭祀活動。
當然,張恒想要的不是召回秋生和文才這些人,而是那些四五十歲,和徐真人同輩的火居師叔們。
雖然說,他們離開茅山已經很久了,在修為上可能跟徐真人他們差了一大截。
但是眼下茅山正是用人之際,將這些人召回來,讓他們在山下訓練更多的小道童也是好的。
遠了不說,哪怕是秋生,也會劈掛拳,等閑三五個人進不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