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白毅見趙易(1 / 3)

得到張恒的叮囑。

華柔放下心來,不在擔心趙玄機的威脅。

順帶著。

趙易聽聞這件事後,也拖著重傷的身體來感謝張恒的庇護。

但是幾句話交談下來。

張恒對趙易的感官很不好。

看著在自己麵前唯唯諾諾,伏低做小的趙易。

不知為何,他想到了越王勾踐。

勾踐何人。

越國國君,臥薪嚐膽的代名詞。。

征戰時被吳王夫差打敗,淪為俘虜。

在吳國做人質的時候,勾踐親自為吳王夫差牽馬駕車,處處以仆人自居。

有一天吳王夫差生病,勾踐為夫差品嚐糞便,以麻痹夫差自己沒有任何叛心。

夫差果然中計。

不聽從伍子胥之言,放勾踐歸國。

不多時,吳王夫差北上爭霸,國內空虛,被勾踐領數千越甲所破,自刎而死。

這就是所謂的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典故。

但是勾踐此人,可親不可近呀。

幫助他複國的兩大支柱,範蠡與文種,下場都很慘。

範蠡還好,隱姓埋名,急流勇退。

文種不聽範蠡之言,認為越國正需要自己輔助。

結果被勾踐一句話賜死:“你當初給我出了七條對付吳國的策略,我隻用三條便打敗了吳國,剩下四條還在你那,你就帶著這四條計策,去告訴寡人在地下的先王吧,讓先王聽了也高興高興。”

隨後,文種自刎而死。

而在文種死後不久,勾踐亦亡,越國缺少能臣,一蹶不振。

趙易呢。

張恒一眼便看出此人,這是個越王勾踐那般,能屈能伸之人。

善於借勢,懂得臣服。

一朝得勢之後,神擋殺神,佛當殺佛,可與之同甘共苦,在初期相互扶持,不能與之共富貴。

若有一天,趙易大權在握,誅殺了趙玄機。

無利,不可往來。

“華柔...”

趙易走後。

張恒叫住華柔,語重心長的說道:“若有一天,趙易大仇得報,而你,也重建了風靈宗。”

“切記,沒有利益上的瓜葛,就不要與趙易再走動了。”

華柔有些懵:“叔祖,我與趙易八拜為交,我尊其為兄長,他也將我當妹妹對待,怎麼能不往來呢?”

張恒回答:“人情之重,莫過於兒女,兒女都不愛的人還能愛誰,所以趙玄機是個很可怕的人。

同理,人情之親,莫過於父母,趙易連他的父親都能殺,這樣的人你不覺得可怕嗎?”

“可是...”

華柔解釋道:“趙易的母親被趙玄機所殺,他自己也被趙玄機給廢了,這些年顛沛流離,受盡屈辱,恨趙玄機很正常吧,我們得理解呀。”

張恒點頭:“理解是理解,可麵對一個要親手斬下父親頭顱的人,誰又能掉以輕心呢?他連親生父親都說殺就殺,殺你,還需要理由嗎?說親近,再親,親的過親生父親嗎?”

華柔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畫麵。

畫麵中,自己與趙易決裂。

趙易張口便道:“我連我爸都殺了,何況是你,誰擋我的路我就殺誰,千萬別當我的路,擋路者,天下無不可殺之人。”

打了個寒顫。

華柔突然意識到,自己這個義兄是如此可怕。

“你也不用緊張,我說的是功成名就,得享太平之後。”

“在此之前,趙易這個人還是可以來往的,因為他要借你的勢,你也可以借他的力,這是相互幫扶,相互成就的階段。”

張恒補充道:“你可能覺得我想多了,這種事多想點總沒壞處,帶人不可一片心,要留三分防於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