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遊皇陵(1 / 2)

西*是十三朝古都,建城3100多年裏當了1100多年的都城。

上麵一座城,下麵城摞城,隻要在西*動土,大概率就會變成考古。

走在一條路上,左邊是漢墓,右邊是秦墓,搞工程的時候如果沒挖出點什麼,當地老百姓都不信。

作為“千年古都”這個詞的終極詮釋者之一,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會提醒你腳下藏著的曆史厚重感。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正踩在誰的墳上,運氣好的話出門散步都能發現考古現場。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

施工隊施工的時候。

經常能出土各種陶俑、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文物,勤勞的考古隊員們春節都要加班。

曾經有個工程,經過文勘避開大量地下遺跡之後,在城市規劃圖上劃了一條地鐵線路,然後還是挖出來1356座古墓,海市便利店的密度都沒這麼大。

在這種地方開挖機,多少都要懂點曆史,挖到的墳是什麼等級,有經驗的施工人員看一眼就知道個大概。

有人曾在自己工作的工地上,看到考古人員挖出距離地表接近20米的古墓,當場斷定是漢朝的。

傳說他們的地鐵往前挖一公裏,700米是考古隊拿著鏟子跟刷子幫忙挖的,有時施工隊幹三天,考古隊接著幹一個月。

俗話說江南才子山東將,陝西黃土埋皇上。

這裏似乎就沒有荒地的概念,野外露出來的半截磚頭都可能是文物,狠貨多到當地博物館都快裝不下了。

像西漢皇後之璽這種鎮館之寶,就是一個小學生在放學路上從土裏踢出來的。

“別的博物館裏東西是一件一件的,陝博裏的都是一堆一堆的”

不僅如此,漢高祖劉邦的墓因為太大,像個大土包。人們還經常去那裏挖野菜。或者是把幾百年曆史的銅錢串起來當跳繩用。

秦始皇他爸的墓在當地人看來就是個土包,一般都去那邊放風箏。

“九十年代去野外撒泡尿都能衝出點東西來”

“如果你從西*到鹹陽走渭北環線,經過的全是王侯將相的墓。”

給這裏加個蓋子就能直接變成一座博物館,他們就是擴建一下機場,都能擴出3500多座古墓來。

可以說西*絕對是考古界的中流砥柱,以一己之力即可滿足大量考古係學生的需求。

甚至不用說考古專業,當地每所大學跟文物離得都不遠,各個校園裏都有自己的古墓:

西*郵電大學建設長安校區時,一次性發現了600多座,八成以上是秦墓;

西*理工也被本校學子稱為皇家理工,因為在曲江新校區裏挖出了唐朝公主李倕的墓;

西*財經大學可能喜歡直接一點,把秦始皇的奶奶挖出來了。

西北政法大學對此更有發言權,在學校裏挖到了自家祖師爺張湯的墓,法學院還會有學生去給張老爺子值班。

有知情人透露一到期末,墓前就會出現各種貢品,越到晚上貢品越多,還曾出現過健胃消食片。

希望祖師爺能給自己保佑,這可比那些許願樹靈多了。

網上流傳出來的這些段子是真是假他不知道。

但是他的意念在附近晃悠的時候,五十米方圓的範圍內,他便發現了三座古墓。

沒有動這裏麵的東西。

沿著道路溜達著,時不時的還能看到有人上班或者下班的人群。

三三兩兩的。

路過一些街道的時候,他順便個自己開了一些“證明”。

這些證明到時候都能用到。

因為他不準備用自己的身份回去。

好家夥!

這次他真的見識到了什麼叫墓陣了。

走了兩公裏不到,就讓他發現了一百多座古墓。

這些古墓一般都是距離地表七八米的深度,少量隻有三四米。

一路上走到城外人煙稀少的地方,都沒有看到盡頭。

這要是把所有墓都修一個鼓包出來的話,估計這裏就和墳場差不多了。

不愧是十三朝古都啊!

看的太多,有點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