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眼裏的康生(1 / 3)

而康生一生都幹過什麼?除整人、慫恿領袖發動各種名目的運動,整得千百萬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外,沒幹過一件好事。從烏索夫披露的材料上看,康生從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時期就開始整人,一直整到“文化大革命”。整人起家,死在整人的崗位上。康生是遺臭萬年的人物,可惜他不像秦檜那樣遺臭萬年,還不到三十年就被人遺忘了。我為寫這篇文章到學校圖書館查資料,請一位年輕的女圖書館管理員幫我查找康生的材料。我問她知道康生嗎?她搖搖頭。我又問她知道林彪嗎?她遲疑了一下說道:“林彪反對毛主席?”我對她大加誇獎:“你知道林彪,了不起。”她去查書目,說隻有一本,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的。而俄國人這本書是二○○四年出版的。俄國人沒忘記康生,我們卻把這個應該永遠釘在恥辱柱的千古罪人忘記了。

康生在莫斯科

康生一九二五年在上海入黨,曾任上海大學中共特支委員會書記,參加過上海工人起義。一九二八年六月中共在莫斯科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工人出身的向忠發為總書記。向忠發沒有文化,缺乏掌控全局的能力,實權落到李立三手裏。康生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揣摩最有權勢領導者的心思,千方百計討好他。這是他在雲譎波詭的情勢中永遠不敗的法寶。這也是他出奇製勝,逢凶化吉的法寶。他看出向忠發雖是名譽上的第一把手,但實權掌握在李立三手中,便百般逢迎李立三。在一次黨的會議上,中共上海滬東區委書記何孟雄批評李立三犯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使很多人無謂犧牲,令人痛心,不能再蠻幹下去了。參加會議的康生看到向李立三表忠心的機會到了,做了針鋒相對的發言:李立三同誌是我們的好領導,反對李立三就是反黨,反國際。我堅決擁護立三同誌製定的路線。康生很快得到李立三的賞識,把他從江蘇省委組織部調到中央組織部擔任秘書長。然而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共產國際改變了路線,一九三○年九月派瞿秋白和周恩來到上海召開六屆三中全會,糾正李立三的錯誤路線。李立三在會上受到嚴厲的批評。康生驚出一身冷汗,馬上反戈一擊,在會上說他早已看出李立三執行的是一條錯誤路線。李立三妄自尊大,聽不進任何意見。康生厲聲質問李立三:“你領導中央僅一年多,已經給革命造成巨大的損失,犧牲了多少人?讓人痛心。”康生反戈一擊,與李立三劃清界限,化險為夷,更加相信自己的政治手腕。接著,一九三一年一月在上海召開了由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俄國人米夫坐鎮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徹底清算了立三路線,撤銷了李立三的領導職務,派往蘇聯“學習”。米夫不過是個二十九歲的青年,操縱選舉,他的愛徒王明被選為政治局委員。實際上米夫一個人決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人選。向忠發仍被選為總書記,但大權落入王明手中。康生雖然慶幸自己沒卷入“立三路線”的濁流中,但對前景仍有幾分擔憂,因為他與王明有過“過節兒”,懼怕王明報複。事情的經過大致如此:一九二九年王明回國時,曾遭受李立三的打擊,而那時康生站在李立三一邊。王明自命不凡,準備回國擔任要職,大顯神通。沒想到李立三不買他的賬,隻分配給他一個不起眼的工作,由康生通知王明:“中央決定你先到基層鍛煉一個時期,擔任上海滬西區委宣傳幹事。”王明隻好把火氣壓在肚子裏。一九三○年三月王明被捕,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但經黨組織大力營救,很快出獄。盡管王明被捕沒有給黨組織造成多大損失,但他在獄中的表現仍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批評王明的人又是康生。中央政治局以喪失警惕性的名義給予王明黨內警告處分。王明已經從自己老師米夫那裏得知共產國際準備撤換李立三,自己出頭之日指日可待,隻好暫時忍氣吞聲,等待時機。一九三○年七月,王明在中央機關工作人員的一次會議上忍不住了,批評李立三:李立三的路線是錯誤的,給革命造成巨大的損失。李立三蠻橫自負,不接受別人意見,這樣下去,中國革命就有斷送的危險。不知內情的康生怎能放過反駁王明討好李立三的機會呢。他說反對李立三就是反黨,建議給予王明留黨察看六個月的處分。康生是組織部秘書長,處分王明的事又是他經手辦的。六屆四中全會後一切都顛倒過來,李立三下台,王明掌權,康生苦思冥想,如何改換門庭,投入王明懷抱。

而康生一生都幹過什麼?除整人、慫恿領袖發動各種名目的運動,整得千百萬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外,沒幹過一件好事。從烏索夫披露的材料上看,康生從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時期就開始整人,一直整到“文化大革命”。整人起家,死在整人的崗位上。康生是遺臭萬年的人物,可惜他不像秦檜那樣遺臭萬年,還不到三十年就被人遺忘了。我為寫這篇文章到學校圖書館查資料,請一位年輕的女圖書館管理員幫我查找康生的材料。我問她知道康生嗎?她搖搖頭。我又問她知道林彪嗎?她遲疑了一下說道:“林彪反對毛主席?”我對她大加誇獎:“你知道林彪,了不起。”她去查書目,說隻有一本,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的。而俄國人這本書是二○○四年出版的。俄國人沒忘記康生,我們卻把這個應該永遠釘在恥辱柱的千古罪人忘記了。

康生在莫斯科

康生一九二五年在上海入黨,曾任上海大學中共特支委員會書記,參加過上海工人起義。一九二八年六月中共在莫斯科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工人出身的向忠發為總書記。向忠發沒有文化,缺乏掌控全局的能力,實權落到李立三手裏。康生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揣摩最有權勢領導者的心思,千方百計討好他。這是他在雲譎波詭的情勢中永遠不敗的法寶。這也是他出奇製勝,逢凶化吉的法寶。他看出向忠發雖是名譽上的第一把手,但實權掌握在李立三手中,便百般逢迎李立三。在一次黨的會議上,中共上海滬東區委書記何孟雄批評李立三犯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使很多人無謂犧牲,令人痛心,不能再蠻幹下去了。參加會議的康生看到向李立三表忠心的機會到了,做了針鋒相對的發言:李立三同誌是我們的好領導,反對李立三就是反黨,反國際。我堅決擁護立三同誌製定的路線。康生很快得到李立三的賞識,把他從江蘇省委組織部調到中央組織部擔任秘書長。然而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共產國際改變了路線,一九三○年九月派瞿秋白和周恩來到上海召開六屆三中全會,糾正李立三的錯誤路線。李立三在會上受到嚴厲的批評。康生驚出一身冷汗,馬上反戈一擊,在會上說他早已看出李立三執行的是一條錯誤路線。李立三妄自尊大,聽不進任何意見。康生厲聲質問李立三:“你領導中央僅一年多,已經給革命造成巨大的損失,犧牲了多少人?讓人痛心。”康生反戈一擊,與李立三劃清界限,化險為夷,更加相信自己的政治手腕。接著,一九三一年一月在上海召開了由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俄國人米夫坐鎮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徹底清算了立三路線,撤銷了李立三的領導職務,派往蘇聯“學習”。米夫不過是個二十九歲的青年,操縱選舉,他的愛徒王明被選為政治局委員。實際上米夫一個人決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人選。向忠發仍被選為總書記,但大權落入王明手中。康生雖然慶幸自己沒卷入“立三路線”的濁流中,但對前景仍有幾分擔憂,因為他與王明有過“過節兒”,懼怕王明報複。事情的經過大致如此:一九二九年王明回國時,曾遭受李立三的打擊,而那時康生站在李立三一邊。王明自命不凡,準備回國擔任要職,大顯神通。沒想到李立三不買他的賬,隻分配給他一個不起眼的工作,由康生通知王明:“中央決定你先到基層鍛煉一個時期,擔任上海滬西區委宣傳幹事。”王明隻好把火氣壓在肚子裏。一九三○年三月王明被捕,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但經黨組織大力營救,很快出獄。盡管王明被捕沒有給黨組織造成多大損失,但他在獄中的表現仍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批評王明的人又是康生。中央政治局以喪失警惕性的名義給予王明黨內警告處分。王明已經從自己老師米夫那裏得知共產國際準備撤換李立三,自己出頭之日指日可待,隻好暫時忍氣吞聲,等待時機。一九三○年七月,王明在中央機關工作人員的一次會議上忍不住了,批評李立三:李立三的路線是錯誤的,給革命造成巨大的損失。李立三蠻橫自負,不接受別人意見,這樣下去,中國革命就有斷送的危險。不知內情的康生怎能放過反駁王明討好李立三的機會呢。他說反對李立三就是反黨,建議給予王明留黨察看六個月的處分。康生是組織部秘書長,處分王明的事又是他經手辦的。六屆四中全會後一切都顛倒過來,李立三下台,王明掌權,康生苦思冥想,如何改換門庭,投入王明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