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進諫(1 / 3)

眾人現今間所討論的戰報正是由趙統平定東三郡後,差人送往成都予以得知下一步動向的軍報。

先前受上庸當地豪族所暗中引曹軍來進犯上庸,大破曹將牛金一事尚且還未彙報呢。

這一刻。

諸人一一看罷信間的內容過後。

言語間都不自覺間流露出一片讚譽之聲。

話至最後。

法正也麵露嚴肅之色的拱手著:“主公,似趙將軍這般,若是多載過後,我方現如今正活躍於戰陣之間的老將都垂垂老矣時!”

“想來,他也定能承繼主公複興漢室的衣缽,繼續攜後輩們繼續剿賊興漢。”

“此乃主公之幸,亦是大漢之幸也!”

一語而落。

法正言語得極其美好。

此話令劉備一聽,麵上也是浮現出了濃濃的喜色。

人嘛。

都是願意聽好話的。

沉吟一陣。

從旁護軍黃權拱手著:“主公,既然現在東三郡已經趨於穩定,關於當地派遣官員上任一事,是否該提上日程了?”

此言落下。

劉備似是心下早有人選,但他還是試探性的相問著:“依公衡之見,若是令阿統屯駐上庸,如何乎?”

“觀近一年多來的總總表現,權以為憑趙將軍的能力,統領一方應無大礙!”

“但權不建議令其留守上庸。”

“此是為何?”

聞言,黃權繼續解釋著:“對於將軍而言,權覺得不應該將之受限到某一地方,隻做一區區郡守之才。”

“而東三郡,是日後連接我方漢中與荊州間的通道所在。”

“沿漢水水域傳遞兩州間的消息,比從江陵跨越魚複傳遞軍情至成都的路途更方便快捷。”

“外兼東三郡距荊州不遠,有關將軍從旁照看,憑上庸之險阻,抵擋曹軍來襲的攻勢料想沒有太大問題。”

“此事倒也不必太過擔憂!”

“主公隻需令擇他人上任即可。”

一番番的話語落罷。

黃權也詳細從各個方麵解釋了一下。

劉備聞言過後,也頗為讚同的點了點頭,以示附議。

誠如黃權所言。

趙統作為己方二代將領中的後起之秀,自身能力顯赫。

若想令其有更大的成就。

肯定是不能將其受限於同一個地方。

如此。

隻能是在限製他才能的發揮。

況且。

黃權所不錯,東三郡相鄰荊襄,有著關羽的幫扶之下,想來也無需太過重視軍備,隻需將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便可。

不過嘛。

處理政務確並非是一朝一夕間就能處理好的。

這需要多年來的從政經驗。

以及多年的為官之道方才能弄好。

現在趙統年幼,雖在軍中已經豎立了不的軍威。

但從政方麵,或許還略顯稚嫩。

還需多加磨煉才可!

從黃權的解釋中,劉備腦海裏也延伸出了許多東西。

隨即,他心下漸漸有了些許決定。

思索一番。

黃權又徐徐著:“主公,現漢中已定,若不出差池的話,張將軍收複武都郡亦是十拿九穩之事。”

“而武都與隴西相鄰。”

“此地敵情複雜,且境內羌氐部族分布眾多,日後會是我軍出兵北伐關涼之地的前哨。”

“也會是我軍與曹氏相持涼州的屯兵要所。”

“且武都郡即便日後失守,也並不會太過影響我方戰略布局。”

“所以,權建議……”

“公衡是想提議令阿統提軍屯駐武都?”

還不待黃權話音落下,劉備便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遂出言相問著。

“主公所言極是!”

“權正是此意呢。”

“若是日後將軍當真不幸失守,也能令其吸取失敗的經驗。”

話落。

黃權亦是直言回應著。

“嗯,孝直以為呢?”

劉備隨即也側首問詢著法正的意見。

“此事,正無異議!”

“全憑主公定奪!”

趙統作為傑出的後起之秀。

現在要予以大肆培養。

法正肯定是大力讚成的。

培養優秀的後輩儲備人才。

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勢力麾下,都必須要考慮的大事。

況且。

目前曹氏一家獨大,實力遠遠強盛於孫劉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