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西羌國(1 / 2)

靜靜聽聞著楊阜的一番話語道落。

張既接下來陷入了寧靜的思索之中。

他似在猶豫,似有顧忌。

擔憂不顧一切的征召青壯成軍,會因此令涼州的農貿陷入停滯。

那此舉就可謂是正中敵軍下懷,得不償失了!

但從另一方麵而言,楊阜所言確實不錯。

若是不一戰而徹底打疼蜀軍。

那日後勢必會遭受著無休止的襲擾。

因此永無寧日,更是沒有安心發展的基礎。

沉吟了好一陣。

觀張既的麵部表情變化,仿佛猶如是過了數個世紀一般。

他深吸口氣, 徐徐道:“義山此策,言之有理。”

“當施行之!”

待思索了許久間的功夫。

他還是選擇采納此策。

眼瞧著其附和了此策,欲增派各地部眾的決議。

楊阜遂也是會心一笑。

緊隨著,繼續拱手獻策著:“使君,雖說白馬、燒當等西羌勢力較為強盛的兩大部落,都駁回了我方的橄欖枝。”

“但其實還有一地,若是能夠說服其與我軍攜手, 互為援助,想要令涼州諸郡得以穩定下來,倒也並非難事呢。”

此話一落。

張既聞訊之間,眉宇中似也透著數分喜色。

“義山此意是?”

聞言,楊阜倒並未打啞謎,而是麵色平和的回應道:“使君可否是忘記了起源於金城郡已西北麵的西羌國了乎?”

“嗯?西羌國,義山之意是?”

一語落的。

楊阜亦是迅速間鄭重點了點頭,以示附議。

“使君所思不錯!”

“阜正是欲勸與西羌國接連,共進退。”

話說至此處,緊隨著他言語間不由語氣越發堅錚而起,拱手鄭重道:“據早年阜所了解的來看,西羌國本是出自西羌西北部的一微弱部落。”

“現任的西羌國主徹裏吉此人卻是英勇善戰之輩,且自身亦是勇健過人。”

“在其順利承繼部族之位後,在他的領導之下,其部落雖勢力微弱,可戰之士少,但在短短的時間裏,局勢卻是陡然有所大變。”

“此部落部眾無不是精銳之士。”

“徹裏吉亦是憑借這支軍眾接連掃平周邊挨臨的部族, 迫使諸部臣服於他的威勢之下。”

“也正是接連不斷的兼並眾部,令他的聲威倍增,與之投靠的能人異士不在少數。”

“現如今位居於丞相位的雅丹以及大帥之位的越吉就是在此階段歸附。”

“也正是由於有了諸眾的強勢加入。”

“方才令原本就飽含雄心壯誌的徹裏吉再度野心燃燒開來,攜部往東征討擴張。”

“以至於現今能夠割據著金城郡的湟中一隅,並效仿我大漢之禮儀稱號建國,以臨羌城為國都。”

“自稱為西羌國王,別稱國主。”

“並還大肆效仿漢製,冊封文武百官。”

“以雅丹為丞相,總管國中一應內政,居中調度之職。”

“越吉為大帥,總督國內諸軍馬,行剿除四方之事。”

一番番洋洋灑灑的話語落罷。

從旁的張既徐徐聽聞著楊阜的講述。

他方才是西羌國立國事跡的事情原委大致有所清晰了下來。

他雖也是涼州人士,可若不是楊阜方才的這番介紹。

卻還是心懷疑慮,不知西羌國的由來!

“義山有心了。”

“若不是你方才這番述說,既都尚且不知這些內情呢。”

“使君日理萬機,未有了解倒也正常呢。”

話語落罷。

二人先是各自一番誇讚、謙虛一番。

緊隨著。

張既似是思了又思,遂相問道:“義山以為,我軍若主動再度派遣使者前去結好,那西羌王徹裏吉是否會應允乎?”

一言而落,楊阜麵上所浮現著的神色倒也並未有所變化。

他稍是沉吟了一陣, 遂堆著笑回應著:“那得看派遣何人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