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未以雷霆言辭回懟,與之交惡。
他言語間略有緩和,鄭重道:
“董祭酒,汝亦乃是漢室老臣了,為何如今三番兩次如此逼迫陛下乎?”
“陛下乃當今大漢天子,威嚴尚存。”
“汝如此逼迫,究竟是何居心?”
說罷,他話語間依舊是不依不饒,持續批評道:“汝既然都已道明,丞相有匡君輔國之功,是國之棟梁。”
“那汝又豈能將之放在火堆上烤乎?”
“數百載前,高祖皇帝就曾殺白馬盟誓,立下祖訓,非劉氏稱王者,天下共逐之。”
“汝等此番執意逼迫天子封賜丞相王爵,公然置祖訓於不顧,是欲造反乎?”
一番番的話音相繼道落。
此老臣也懂得剛柔並濟之道。
言語中既是有剛烈的話術,也有用大義來駁斥眾臣的一麵。
此話落的。
劉協心下漸漸不安的心思方才慢慢緩和下去。
他以為。
以這套話術足以令董昭等臣不敢在動彈。
若不然,就是公開逼迫天子違背祖訓,
此事一將傳揚而出。
勢必會給孫、劉兩方徒增把柄。
劉協覺得,聰明人到此就該順坡下驢,到此為止!
但董昭為了今日這一番朝會,私下奔走開來,與諸臣予以聯絡,又豈會因還堅定屹立於漢室老臣一方的一番話語就半途而廢呢?
此言道落。
殿中似是又沉寂了半響功夫。
緊隨著,董昭麵色也無比沉重起來,拱手沉聲道:“陛下,此一時彼一時也,高祖當初之所以定下如此祖訓。”
“亦是基於對安定天下所慮。”
“畢竟那會諸如韓信,彭越等諸侯王,都是高祖帝攻滅項羽的功臣,昔他們昔日之功,方才封賜為王爵。”
“可諸人卻自恃甚高,漸漸驕而不滿,欲不服從於朝中管理。”
“方才會引得高祖相繼率軍征討,並立下外姓中人不可為王的祖訓。”
話音落下。
董昭此時言語間亦不見絲毫停歇,語氣上也越發的加重,更是高呼道:“但現在丞相匡君輔國,改天換地,令大漢重獲新生。”
“如此的匡扶社稷之功,若不封賜王爵,日後陛下您又將如何服眾呢?”
“天下人又將如何看待呢?”
一語語的話音吐落。
其餘群臣亦是繼續拱手附和道。
“董祭酒所言甚是,望陛下勿要聽信奸人所信。”
“陛下,勿令天下之人心寒啊!”
“丞相之功,天日可鑒,陛下切不可忽視也!”
再度是一語語的應附聲。
眼見此狀,右側堅定站在漢室,劉協這麵的漢室諸臣亦是各自出言予以駁斥著。
一瞬之間。
大殿上分為了兩派,各執一語,爭吵不休。
宛若熱鬧喧囂的市集,菜市場一般。
雙方諸臣越發爭吵而起,吵得紅了脖子。
更有甚者,竟是直接挽起袖子,欲與對方大打出手。
兩派各占立場,也是誰也不服於誰。
此等爭論似是還有愈演愈烈之勢。
但由於現今間忠於漢室一麵的諸臣畢竟勢單力薄,隨著時間的推移下,已是漸漸落入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