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著趙統提到羌亂之所以屢屢降而複叛,剿之不滅的關鍵因素就在於吏治時,馬超眼神不自覺的盯凝於下首屹立著的他。
他神色微動,誇讚道,“趙小將軍所言不虛!”
“吏治與關東士人蔑視關西是最根本的因素。”
“所謂朝規失綏禦之和,戎師騫然諾之信。”
“縱使朝廷每次舉兵都能在軍事上打擊羌人之亂,但朝中卻失去了有效的治理,部分將帥也沒有基本的信義,給羌人的許諾未兌現。”
“羌亂平定後,羌人要麼落於涼州豪族的手下困苦窘迫,或是屈身淪落為奴仆幹體力活。”
“可朝廷之中,隻願以強硬武力鎮壓或是勸說放棄涼州土地,對於管理絲毫不顧,縱然平定羌亂數百餘次,又有何分別呢?”
“若不能妥善安頓羌人,他們隻會反複作亂,永無寧日!”
一席話落,馬超此番也仿佛是真情流露,將上百年來大漢朝廷花費數以億計的軍費用來平定羌亂卻無法根除的因素如實托出。
從旁的張飛聽罷,麵色亦不由微微變色,略有些驚駭道:“原來如此!”
“看來我軍若是全據涼州,關乎於吏治的問題以及對羌人的處理務必得重視起來了。”
他話音剛落,下首的趙統麵色嚴肅,拱手建議道:“不,末將以為現今之間已經可著手改善治理以及對付羌人。”
“哦?阿統之意是?”
張飛聽罷,麵上頓時來了興趣,連忙相問道。
“其實在曹氏全據關、涼之地後,那曹賊已然開始重視起對於吏治的缺失,這從他逐步啟用起以張既、楊阜,趙昂,薑敘等涼州士人治理州郡,就是最為直觀的體現。”
“隻不過,由於當初曹軍曾在平定各郡縣時多有屠戮,造就了境內人心不穩,難以歸附的跡象。”
“這也是至今隴西郡人心還未完全歸附,會被我軍如此輕易奪取的關鍵因素。”
這一席話語落下,張飛似乎是忽然想通了什麼,接連不斷的點頭附議著,“哦,原來如此!”
“原來這就是阿統在嚴令約束麾下部眾恪守軍紀的原因啊,就是為了爭奪人心歸附。”
“甚至是不惜用書信警示白馬羌王子楊千萬不可劫掠諸方。”
但話落於此處,趙統神色間又不自覺的狠厲了起來,厲聲高呼著,“但我軍也無須太過仁慈,對於犯我大漢邊疆者,若不以雷霆手段將之族滅,又焉能彰顯大漢天威乎?”
吼聲落下,馬超眼珠子飛轉,似是有所明悟,直直凝視著他道,“趙小將軍可否是欲向盤踞金城西邊湟中地帶的西羌國用兵乎?”
“馬將軍,所言甚是!”
趙統聽罷,鄭重點頭應道,“西羌國曾多次相助曹氏對抗我軍,若不剿之,我大漢顏麵何存?”
“其次,聽聞那西羌國主徹裏吉為人殘暴弑殺,對我漢家民眾多有殺戮,特別是前番末將親率步騎向西去截殺來援的精銳鐵車兵時。”
“敵寇竟是在隴西郡邊城石城一地四周大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當時,我便曾向當地民眾們表示,若不滅西羌族群,我大漢收複涼州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