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荊襄風雲【一】(2 / 2)

這對於曹軍而言,也不失為反攻的契機。

先是彙合了趙儼所部以及徐商、呂建部眾的徐晃攜眾緩緩南下進逼荊州軍前部所屯駐的偃城。

抵達後,徐晃探查了四周地勢後,命各部挖掘壕溝,做出一副欲要切斷城內守軍的退路。

荊州守軍懼怕被圍困,隻得是趁夜燒掉營寨撤走。

徐晃所部因而進駐了偃城。

待水位逐步降低以後,遠在西邊的魏王曹操相繼派遣殷署、朱蓋等十二營精銳的援軍抵達營中。

隨後又聽聞兗州刺史裴潛、揚州刺史溫恢奉命所征召的州兵正在趕來的途中。

眼見時機已至,徐晃再無絲毫的遲疑,命大軍左右連營,下令逐步向樊城外的關羽主力軍團逼近。

一直到距荊州軍僅三丈餘的距離處才停了下來,但主將徐晃卻隻列陣命將士搖旗呐喊,敲鑼打鼓,並未主動進攻。

明麵上以此來大壯聲勢,吸引關羽的注意力。

暗中則一麵命兵士排水挖地道,一邊用弓箭將書信射入城中,想辦法與城內的曹仁部互通消息。

而就在徐晃率部南下與荊州主力對峙之時。

遠在東南的江東孫權親自手書一封,悄然間送抵至關隴前線曹操的桌案上。

這讓連月來心情始終處於低穀,遍布陰霾的他似是頭一次感受到了濃濃的陽光。

信中所述,“魏王在上,臣願派兵西進,突襲關羽,江陵和公安是荊州的要害之地。”

“一旦此二城丟失,關羽必定將逃亡,對樊城的包圍不用救援也能自行解除。”

“請大王萬不可走漏了消息,讓關羽有所防備!”

“事成以後,還請大王勿要忘記昔日的約定,將江南之地盡割讓於臣所管轄。”

一席洋洋灑灑的書信查閱過後。

曹操陰沉的臉色上似是有些如釋重負,隨後召集心腹重臣商議軍機。

眾臣聽聞此事後,也都基本大喜過望,皆認為應當保密。

但一旁的主謀,千秋亭侯董昭卻適時站了出來,拱手建議道:“大王,軍機要事當隨機應變,合乎時宜。”

“我方隻需要考慮如何做於我們自己最為有利,至於孫權能否偷襲成功跟我方沒有絲毫關係。”

“若是主動將消息泄露出去,關羽聽聞後不退兵,江東一樣能偷襲成功。”

“是否保密也就沒什麼影響了。”

“但如果關羽選擇退兵自保,那樊城的圍困就會立即得以解除,到那時,我方反而可坐山觀虎鬥,坐視孫劉兩家於江南拚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

“屆時,我軍鐵騎再行南下,亦可坐收漁翁之利,何樂而不為呢?”

“何況,城內的曹將軍與滿寵等人要是知道孫權欲要突襲的軍情,那麾下將士抵抗的意誌也會更加堅定。”

“因此,臣建議表麵上附和孫權所請,暗中卻將消息泄露給關羽,我推測關羽性格強橫倚仗公安與江陵的城防,必定不會輕易退兵。”

一番話落,曹操稍作思索,對此深以為然,迅速附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