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史上的馬謖不會就是以為山上能挖掘出水,即便被敵軍圍山也無濟於事吧?”
“他覺得山上能取水,便覺得隻要不缺水源,就能倚仗兵法所說,居高臨下,方可勢如破竹破曹軍了。”
他暗自沉吟一番,亦是覺得此頗為有理。
如此猜測自然是有根據的,畢竟馬謖本就是荊襄人士,自幼於江南長大,各條水係犬牙交錯,緊密相接。
令江南水鄉的氣候頗為濕潤,宜人。
山連著水,水連著山,的確能從山上徑直取水。
或許馬謖便是將南方思維帶到了北邊來,因此忽略了涼州本就是黃沙遍地,水源奇缺的地帶。
山上哪能淘出水來。
一念於此,趙統遂是神色嚴肅,瞟向一側的馬謖道,“幼常,你這就將江南的生活經驗搬到了北方大地上來,此舉是行不通的。”
“江南的山中能挖掘出水源,那是由於大江上的各條水係頗為發達,山水緊密相連,氣候濕潤,故而山上門予以取水出來。”
“可如今這涼州地界,卻是萬萬行不通。”
“涼州本就降雨稀少,又是幹旱之地,山上哪還能挖出水源?”
“你切不可再以江南的思維來考慮北邊地勢、氣候,若不然必將會吃大虧的。”
一席席話語吐落,趙統隨即是麵露著笑容,向其解釋道。
原史上的馬謖就是因街亭一役而擅自做主,致使大軍兵敗,僅以身免,且做了逃兵,身敗名裂,最終導致了一伐的大好形勢功虧一簣。
諸葛丞相最終也隻能揮淚斬馬謖,付出了性命的代價。
這一世,由於趙統早早便從諸葛亮身邊申請要來了馬謖在身邊謀劃軍事,時常跟隨自己出入軍旅之中。
如今的他,相比原史上那位侃侃而談,令諸葛亮都頗為讚譽不已的頂級參謀馬謖多了數分實戰的經驗。
他不知曉馬謖後續是否還會犯下史上同樣的錯誤。
但他還是借此機會,在這個馬謖的“成名地”處高聲警醒著。
聽聞著趙統的回複,馬謖方才不在堅持上山屯駐的策略,而是換了一個角度思索起來,半響後亦是頗為覺得此話有理。
上山紮營屯駐,看似妥當,實則麵對著曹氏援軍的圍困,無異於甕中之鱉。
他們到時候除了被圍殲殆盡後,將無絲毫的辦法。
聽聞著山上駐軍之策不可取,一側的馬忠遂拱手問道,“街亭城郭殘破,狹小,憑此小城怕是難以抵禦來援的曹氏大軍。”
“山上若無法駐軍,那我軍該如何沿街亭布置防禦乎?”
此言一出,亦是陡然問出了諸將校的心聲。
眾人麵色都頗為流露著疑惑不解的神情。
話語落下,沉思良久的馬謖麵色頓時又再度神采奕奕起來,笑著高聲說道,“既然城池、兩側山上都無法布置有效的防線抵禦曹軍。”
“那自然就唯有倚仗隴山道與街亭的交彙口當道紮寨布置一道道防線,抵禦曹軍了。”
.\/93784344\/77589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