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忙道:“父親要不先看看他是否活著,玉兒不怕的。”
林如海見黛玉如此鎮定,些微感到意外,但是黛玉自這次病愈之後,聰慧處又有所不同,林如海也懶得深究,果然跳下馬來,伸手一探,那孩子尚有鼻息。此刻,林大也趕上來了,見地上躺著一個滿頭是血的孩子,倒嚇了一跳。
林如海忙命林大將那孩子抱上車去,細細清理了傷口,搽了藥,再用棉衣將孩子濕衣服換下,又灌了孩子一碗熱湯,那孩子才悠悠醒轉了。那孩子醒後,口中胡言亂語,一會兒對著林大、林二說些謝謝老爺的話,一會兒又說些山神廟中有拐子,夾雜不清,看樣子並未十分清醒。
到了宿頭,林大帶著孩子去看了大夫,又買了合身的衣裳,回到客棧洗了澡才與他還上,拾到幹淨了,倒是一個濃眉大眼,長得不錯的孩子,隻此刻太陽穴旁包著膏藥,半張左臉都還有些腫。
林大細問那孩子,那孩子說自己姓李,李爺爺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李罕。家裏父親死了,又沒有吃的,自己和母親隨著好些鄉裏人出來逃荒,走了好久到了這裏,又和母親及鄉親都失散了。
他一個人到了金陵城,被一夥乞丐收留,這夥乞丐的頭頭姓李,就是李罕口中的李爺爺。這日李罕到金陵城外的山神廟準備尋些貢品吃,卻聽見地下有小孩子哭,他尋了些時候才發現那山神像後頭有個門洞,向下走得幾步後,有一個地下室。地下室用鐵柵欄關著,他進不去。但是透過柵欄,看到裏頭好多漂亮的小姑娘。
李罕偷偷問那些小姑娘怎麼被關在這裏,其中一個好看的小姑娘告訴他說:這裏有拐子,求他出去報官。李罕聽了,嚇了一跳。但他果然往金陵城裏走去,結果沒走出多遠,就讓拐子知曉了,追上來打了他一頓。他一個孩子,雖然跟李爺爺學了幾手拳腳,但哪裏是一夥拐子的對手。糾纏幾個回合,被一個膀大腰圓的黑臉漢子提起來往地上一摔,頭撞在一塊石頭上,他隻覺頭昏眼花,就昏了過去,醒來後自己爬到大路上,就遇到老爺了。
那孩子雖然隻一口俗語,一聽便知沒讀過什麼書,話倒是說得明白,林如海聽了之後,大抵明白了:李罕昏過去時,那拐子見傷了要害,小叫花又沒了氣息,以為打死了人,隻怕就逃了。李罕也沒別的去處,林如海見他相貌端正,又有俠義心腸,若是流落民間,早晚學壞了,便問了那孩子意願,將其帶在身邊。
晚間和賈敏說起此事,黛玉聽了那孩子叫李罕,手上的茶碗掉在地上摔個粉碎。林如海笑道:“玉兒今日見到小李罕滿臉鮮血都不怕,怎麼此刻倒怕了,難道是聽到拐子被嚇著了?”
黛玉有些不自然的笑笑,點頭說是。
林如海自然不知李罕是誰,黛玉卻知道:這李罕日後竟是一員猛將,千軍萬馬如入無人之境。南安郡王兵敗西海沿子之後,便是一個名叫李罕的年輕將軍帶著兵馬大軍壓境,才用賈探春換回南安郡王來,西海國不敢造次。後來又聽賈寶玉談起,聖人派了李罕前去駐守平安州。沒過多久黛玉香消玉殞,後事黛玉也不知曉。實則李罕去了平安州之後,將西寧王和賈家在平安州的舊部連根拔起,聖人收回兵權,四大家族自此煙消雲散。
前世因為礞哥兒過世之後,林家為了早日離了傷心地,出城早了幾日,沒碰上李罕,不想今世一處變,處處變,李罕竟讓林如海救了。
林如海又問清山神廟的位置,修書一封給金陵吳通判。林如海任了三年應天府知府,乃是吳通判的頂頭上司,如今新任的知府未到,應天府諸事暫由吳通判暫理。吳通判原是個正直的,接了信哪裏等得,果然帶了衙役圍了信上所說的山神廟,抓了一夥拐子,救出十幾個小姑娘來。
吳通判破了拐子案,自是政績一件,他心中也記得林如海的好。這些暫且不表,單說抓了拐子之後,獲救的女孩子若是記得家鄉籍貫的,自是送回故裏,若是不記得的,也放在善堂慢慢尋。其中有個最出挑的,眉心一粒胭脂痣,拒其自述來曆,正是原住蘇州閶門外的甄士隱之女甄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