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泰和帝重病在身,此次審問就定在乾清宮。刑部和大理寺得了提審忠順王的命,忙將人犯押來。因忠順王是謀逆重罪,身上帶著厚重的枷鎖腳鐐。自忠順王事敗後,也是萬念俱灰,如今猶如風中殘燭,受了這樣重的枷鎖,越發一點子精神沒有,倒像個半死之人。
忠順王被押上堂之後,戴權等才扶了泰和帝來,龍椅上坐了,泰和帝擺手說開堂,這頭亦開始問審。
忠順王犯的是謀逆大罪,又證據確鑿,無可辯駁,倒沒什麼好審的。許是忠順王也知曉自己一敗塗地,認罪倒是爽快,不多時便在罪狀上畫了押。忠順王原想畫押得爽快些,口中說著“成王敗寇”瀟灑一舉手要落手印,想讓自己顯得有幾分豪氣。無奈枷鎖太重,隻一抬手又抬不起來,竟是無比狼狽。
如今泰和帝最恨之人莫過忠順王,見了忠順王如此行狀,竟是笑了起來。但因泰和帝太過虛弱,笑得兩聲,又咳嗽起來。忠順王見泰和帝也是狼狽萬狀,心中頓覺暢快。這一母同胞的兩兄弟,如今風燭殘年,眼神之中仍舊是跳躍著恨不能你死我活的火苗。
審理完畢,林如海正要宣布退堂,忠順王到底忍不住,盯著林如海問道:“我到底錯在哪裏?”
忠順王此問,自然不是問他謀逆之罪錯了哪裏,而是他的計劃出了什麼紕漏。這原和本案無關,林如海不敢擅作主張,正欲說:“案犯不得問與本案無關之事。”泰和帝卻陡然生出勝利者的快感,極虛弱的笑道:“告訴他!”
林如海先應了是,才轉身對忠順王道:“王爺之錯,原有許多,本官竟不知從哪裏說起。”
忠順王聽了,盯著林如海看了會子,他最不甘心的便是三皇孫等人怎麼沒死,因而忠順王問道:“校場之上那幫小子,怎麼都活著?”
林如海聽了,搖了搖頭道:“若是王爺再細心些,隻怕就發現蹊蹺了。怪隻怪王爺太過自信,竟然忽略了爆炸時候的情景,隻怕和王爺原定計劃有所不同。”
忠順王聽了,沉吟半日才道:“我在戰鼓山上,確然見著靶場上冒了好大的濃煙,隔了好會子才聽到爆炸聲。我隻當火藥受了潮氣,引爆得慢些,難道那一道濃煙有蹊蹺?”
林如海又道:“校場比武,禮部理定的規則是幾位皇孫打頭,臨時又改了皇孫壓陣出發,難道王爺也不曾起疑?”
忠順王皺眉道:“臨時小小改動,原不是什麼大事,這又有何妨?”
林如海聽了忠順王這話,不再說不相幹的,隻將今日校場之事一一道來:忠順王使人在校場後頭密林裏頭挖地道埋下火藥,早就被龍禁衛發現了。發現秘事之後,柳芾先設法在忠順王手底軍隊裏頭安插內應,得知每日挖地道的緊張方位,好為將來行事做準備。
而這次比試之所以讓禮部擬定比試內容,籌劃比試規則,原是林如海已經料到忠順王在禮部有內應,故意通過禮部將這些訊息透露給忠順王。禮部將靶場設置在密林邊上,原是方便就近挖地道,布置火藥,這一點卻也被林如海利用。蓋因密林極易隱蔽人馬,眾皇孫和貴族公子退入密林,忠順王等人才未發現,隻當眾人已經被炸死。
因泰和帝重病在身,此次審問就定在乾清宮。刑部和大理寺得了提審忠順王的命,忙將人犯押來。因忠順王是謀逆重罪,身上帶著厚重的枷鎖腳鐐。自忠順王事敗後,也是萬念俱灰,如今猶如風中殘燭,受了這樣重的枷鎖,越發一點子精神沒有,倒像個半死之人。
忠順王被押上堂之後,戴權等才扶了泰和帝來,龍椅上坐了,泰和帝擺手說開堂,這頭亦開始問審。
忠順王犯的是謀逆大罪,又證據確鑿,無可辯駁,倒沒什麼好審的。許是忠順王也知曉自己一敗塗地,認罪倒是爽快,不多時便在罪狀上畫了押。忠順王原想畫押得爽快些,口中說著“成王敗寇”瀟灑一舉手要落手印,想讓自己顯得有幾分豪氣。無奈枷鎖太重,隻一抬手又抬不起來,竟是無比狼狽。
如今泰和帝最恨之人莫過忠順王,見了忠順王如此行狀,竟是笑了起來。但因泰和帝太過虛弱,笑得兩聲,又咳嗽起來。忠順王見泰和帝也是狼狽萬狀,心中頓覺暢快。這一母同胞的兩兄弟,如今風燭殘年,眼神之中仍舊是跳躍著恨不能你死我活的火苗。
審理完畢,林如海正要宣布退堂,忠順王到底忍不住,盯著林如海問道:“我到底錯在哪裏?”
忠順王此問,自然不是問他謀逆之罪錯了哪裏,而是他的計劃出了什麼紕漏。這原和本案無關,林如海不敢擅作主張,正欲說:“案犯不得問與本案無關之事。”泰和帝卻陡然生出勝利者的快感,極虛弱的笑道:“告訴他!”
林如海先應了是,才轉身對忠順王道:“王爺之錯,原有許多,本官竟不知從哪裏說起。”
忠順王聽了,盯著林如海看了會子,他最不甘心的便是三皇孫等人怎麼沒死,因而忠順王問道:“校場之上那幫小子,怎麼都活著?”
林如海聽了,搖了搖頭道:“若是王爺再細心些,隻怕就發現蹊蹺了。怪隻怪王爺太過自信,竟然忽略了爆炸時候的情景,隻怕和王爺原定計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