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用心思考,不要墮入思維定勢(1 / 3)

父親不得不隨時隨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擔心他會把家裏的錢或值錢的東西偷到外麵去換吃的,這位父親覺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不過說來也怪,孩子雖說好吃懶做,卻從沒偷過家裏的錢,也沒有聽說過他在外麵偷過左鄰右舍的東西。他弄錢的辦法完全是一種正當的手段。比如說你給他錢買酒,他會少買一點酒,然後把剩餘的錢一股腦兒買了吃的。無論是買油鹽還是買醬醋,他總會用相同的辦法省出錢來滿足他那張不爭氣的嘴……

為了使孩子的懶惰的習性不再滋長,父親決定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包括一個原則:少給錢多辦事。盡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親的話當作耳旁風。

有一回,父親一氣之下扔了一分錢給孩子,讓他去買油。父親心想,我看你怎麼把錢掰成兩半用:一半買油一半買吃的不成?

孩子到了店裏,售貨員給他裝滿了油,把瓶子遞給他,手卻不縮回去。孩子知道售貨員要的是錢,就裝模作樣地在自己渾身摸了一遍,然後苦著臉告訴售貨員說錢掉了。售貨員無奈,隻好把瓶子裏的油倒出來,把空瓶子給孩子。

孩子嘴裏咂著一粒糖,雙手抱著那個油瓶子,興致勃勃地回到家裏。一進門,父親劈頭就問,油呢?

孩子舉了舉瓶子。

瓶壁上附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裏,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親大怒,這點怎麼能吃?

孩子說,一分錢隻能買到這麼多。

孩子固然是過於狡黠,但這也說明了遇到困難的時候,並不是沒有辦法可以尋找的。我們固然要用一些常規的做法,但是很多時候一些不常規的做法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我們為何不嚐試著去做呢?

做人就要給自己留足想辦法的時間,我們要去尋找最合適的辦法,不要用一種辦法做所有的事情。

不能改變世界時,不妨改變自己

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的時候,我們不妨改變自己來適應世界。事實上,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適應這個世界,而不是想方設法去改變它。即使是英雄人物,他們的豐功偉績大多數時候都是建立在順應潮流的基礎之上的,而並非自己獨出心裁。有的人往往會認為自己生不逢時。其實,真正的智者是不會發出這樣的感歎。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都還赤著雙腳走路。有一次,一位國王忽然心血來潮,要到那些偏遠的鄉間旅行。結果因為道路崎嶇不平,遍地碎石子,硌得國王雙腳疼痛難忍,於是敗興而歸。回宮後,國王一邊揉著青紫的雙腳,一邊憤憤不平地下了一道聖旨:“把全國的道路都給我用牛皮鋪起來!”而且他還頗有“人文關懷”,認為這樣大動幹戈絕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全國百姓的雙腳著想……於是越想越覺得應該鋪路。

可問題是就算把全國的牛都殺掉,也不夠用來鋪路。然而聖旨如山倒,誰敢不從?芽於是百姓們隻能搖頭歎息。這時,有一位聰明的仆人鬥膽向國王進言說:“與其勞師動眾犧牲那麼多牛,您何不隻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雙腳呢?”國王如夢初醒。

父親不得不隨時隨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擔心他會把家裏的錢或值錢的東西偷到外麵去換吃的,這位父親覺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不過說來也怪,孩子雖說好吃懶做,卻從沒偷過家裏的錢,也沒有聽說過他在外麵偷過左鄰右舍的東西。他弄錢的辦法完全是一種正當的手段。比如說你給他錢買酒,他會少買一點酒,然後把剩餘的錢一股腦兒買了吃的。無論是買油鹽還是買醬醋,他總會用相同的辦法省出錢來滿足他那張不爭氣的嘴……

為了使孩子的懶惰的習性不再滋長,父親決定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包括一個原則:少給錢多辦事。盡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親的話當作耳旁風。

有一回,父親一氣之下扔了一分錢給孩子,讓他去買油。父親心想,我看你怎麼把錢掰成兩半用:一半買油一半買吃的不成?

孩子到了店裏,售貨員給他裝滿了油,把瓶子遞給他,手卻不縮回去。孩子知道售貨員要的是錢,就裝模作樣地在自己渾身摸了一遍,然後苦著臉告訴售貨員說錢掉了。售貨員無奈,隻好把瓶子裏的油倒出來,把空瓶子給孩子。

孩子嘴裏咂著一粒糖,雙手抱著那個油瓶子,興致勃勃地回到家裏。一進門,父親劈頭就問,油呢?

孩子舉了舉瓶子。

瓶壁上附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裏,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親大怒,這點怎麼能吃?

孩子說,一分錢隻能買到這麼多。

孩子固然是過於狡黠,但這也說明了遇到困難的時候,並不是沒有辦法可以尋找的。我們固然要用一些常規的做法,但是很多時候一些不常規的做法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我們為何不嚐試著去做呢?

做人就要給自己留足想辦法的時間,我們要去尋找最合適的辦法,不要用一種辦法做所有的事情。

不能改變世界時,不妨改變自己

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的時候,我們不妨改變自己來適應世界。事實上,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適應這個世界,而不是想方設法去改變它。即使是英雄人物,他們的豐功偉績大多數時候都是建立在順應潮流的基礎之上的,而並非自己獨出心裁。有的人往往會認為自己生不逢時。其實,真正的智者是不會發出這樣的感歎。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都還赤著雙腳走路。有一次,一位國王忽然心血來潮,要到那些偏遠的鄉間旅行。結果因為道路崎嶇不平,遍地碎石子,硌得國王雙腳疼痛難忍,於是敗興而歸。回宮後,國王一邊揉著青紫的雙腳,一邊憤憤不平地下了一道聖旨:“把全國的道路都給我用牛皮鋪起來!”而且他還頗有“人文關懷”,認為這樣大動幹戈絕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全國百姓的雙腳著想……於是越想越覺得應該鋪路。

可問題是就算把全國的牛都殺掉,也不夠用來鋪路。然而聖旨如山倒,誰敢不從?芽於是百姓們隻能搖頭歎息。這時,有一位聰明的仆人鬥膽向國王進言說:“與其勞師動眾犧牲那麼多牛,您何不隻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雙腳呢?”國王如夢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