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旋風’李魁此時抱起酒壇,叫好道:“哥哥說的好啊,就不該對朝廷這幫狗賊退讓,既然哥哥下定決心要與狗賊打仗,俺這心裏也暢快多了,就好像搬走了一塊大石頭。”
說話間,他猛灌一口酒水,喝道:“這幫朝廷狗賊狗屁本事沒有,就知道躲在山坳裏暗箭傷人,待俺們逐鹿山大軍下山,必殺得他們人仰馬翻、屁滾尿流。”
“鐵牛說得好。”宋公明端起一碗酒水,舉過頭頂,“此戰,公明就拜托諸位兄弟了,待殺退朝廷官兵,咱們再回聚義廳,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公明哥哥放心,此役定將朝廷那幫狗賊殺得聞風喪膽,此生不敢再入逐鹿山。”
“嘿嘿,順便打下茂州,殺入興元府也行啊。”
眾人哄然大笑,齊齊應和,將手中的酒水一飲而盡,隨後猛地摔碎在地上。
稍後,軍師吳庸過來,宣讀了此次下山迎戰的職司,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出兵,逐鹿山能戰之人幾乎全在上麵,劃分為東西南北四軍。
北軍統帥乃是‘玉麒麟’盧俊義,副將‘九紋龍’史進、‘金槍手’徐寧,參讚軍事‘入雲龍’公孫勝。攜麾下眾將,‘雙槍將’董平、‘病關索’楊雄、‘浪子’燕青、‘沒羽箭’張清等四人,率各眾麾下兵馬,合並一萬馬步軍。
南軍為主力,宋公明任統帥,坐鎮中樞,軍師為‘智多星’吳庸及‘神機軍師’朱武,轄麾下步軍頭領‘花和尚’魯智深、‘黑旋風’李魁、‘赤發鬼’劉唐、‘撲天雕’李應以及阮氏三兄弟,統馬步混編,兩萬餘人。
東軍則有‘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美髯公’朱仝、‘青麵獸’楊誌、‘急先鋒’索超等五員虎將,各自帶領副將,統馬軍一萬。
西軍主要做糧草行營,由‘神行太保’戴棕為統領,‘鎮三山’黃信為副將,裴宣、蕭讓做統計官,‘小霸王’周通等十餘位頭領負責押運差事,統領步兵八千人。
剩餘人等則留守山寨,守山頭領為‘小旋風’柴進以及多位不適合軍伍打仗的小頭領。
宣讀聲中,逐鹿山彩旗飄揚,旌旗掛滿寨門,各營兵馬震天齊吼,刹那間,殺聲震天動地。
數十艘戰船在水泊上忙碌著,自主寨下來的各路兵馬紛紛進船,然後運出水泊,靠岸、集結。
山腳下大小頭領奔走呼和,互相打氣,激勵軍心。
宋公明立於船頭,風卷著黑袍獵獵作響,他手中握緊令箭,看著四麵八方鐵甲湧動,刀槍林立。
下一秒,令箭擲出,大軍開拔。
……
同一時刻,漫天霞雲忽起。
幾輛馬車先後出了村子,後方刀手百人,長蛇般追隨。
其中一駕馬車裏,簾帷卷起,李宓看著控鶴府最新傳遞來的消息,隨後揉成團,丟進炭盆裏,望著它焚燒殆盡,“逐鹿山……虎死骨立,還是有些底蘊的啊。”
當決定調兵圍剿逐鹿山時,李宓多少有些猶豫,一來自己首次領兵,擔心出師不利被朝廷別有用心之人詬病,二來蜀王在南方虎視眈眈,大將謝贇隨時可能前來攪局,時間非常緊迫。
但一想到若坐視不管,憑逐鹿山的實力,一旦做大,後果難以設想,很可能成為第二個王保保甚至拓跋金剛。
也曾想過招安宋公明,但李宓心知肚明,就算招撫他們,也是匪性難改,惟宋公明馬首是瞻。
如此一來,招安後不過是又給大趙朝廷增添一位擁兵自重的節度使罷了,想要真正解決逐鹿山匪患,隻能殺一儆百,先給一棒子,再丟點甜頭,讓他們知道惟朝廷馬首是瞻才是正道。
如果可以的話,讓他們成為控鶴府的恩養軍也未嚐不可。
李宓靜下心,又抽出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諢號與姓名,他掏出朱筆,在上麵圈圈點點一陣後,從車廂內遞了出去。
……
天啟三載,十二月初一,冬日放晴。
茂州逐鹿山以北三十裏處,一支自京西道遠道而來的軍隊,安營紮寨,雄壯野性的武將把大槍往地上一插,接過一張信紙,閱讀完畢後,拔槍而起,對左右副將道:“逐鹿山的軍隊出來了,領頭的是‘玉麒麟’盧俊義率領的北軍,先打垮他們,通知下去即刻拔營,整理軍隊,不能讓茂州兵和玄甲營看笑話,讓他們曉得,咱們備操軍也是驍勇善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