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批判繼承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成果,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
20世紀初期、中葉,列寧、毛澤東分別在蘇俄和中國領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成功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製度。
20世紀後期、21世紀初期的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科學發展,使社會主義表現出強大的生命活力,不斷改變著中國,改變著世界。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執政方向、執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需要與時俱進地提出施政方略,把握曆史機遇、應對各種艱難挑戰。
中國夢,在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打開了一個新的發展想象和新的追求空間。
在1949年前的100年時間裏,世界發生了兩次工業革命,命途多舛的中華民族因為外敵入侵與內戰不絕而錯過了。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晚期,崛起的國家是英國,能源是煤炭,通訊方式是報紙、雜誌以及書籍,標誌性產業是鐵路、蒸汽機,生產方式是工廠機器生產代替作坊手工製作。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20世紀早期,使美國、德國迅速崛起,能源是石油,通訊方式是電話、收音機、電視機,標誌性產業是電力、汽車,主要是汽車,生產方式是大規模流水線自動化機器生產。
美國學者傑裏米·裏夫金發現,曆史上數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訊技術和新的能源係統結合之際發生的。他發現,進入21世紀,新的通訊技術和新的能源係統結合將再次出現——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將結合起來。據此,他認為,這一結合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創造強大的新基礎設施,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興起。
在傑裏米·裏夫金看來,第三次工業革命最明顯的特點是,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的崛起,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風能等廣泛應用,通訊方式是互聯網,標誌性產業是3D打印(三維製造),生產方式分散合作式、個性化、就地化、數字化生產。
根據前兩次工業革命的經驗,我們可以預見到第三次工業將帶來三個巨大的轉變:
一是批量化向個性化轉變。我們的服裝過去是大批量生產後,由顧客到商店購買,今後將發展成為根據顧客的需要訂做。這種訂做在今天會推高生產成本,但有了3D打印技術,成本的增加幾乎為零。
二是集中化向分散化轉變,特別是能源方麵。數以億計的人們將在自己家裏、辦公室裏、工廠裏生產出自己的綠色能源,並在“能源互聯網”上與大家分享,這就跟我們現在在網上發布、分享消息一樣。
能源民主化將從根本上重塑人際關係,它將影響我們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會,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批判繼承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成果,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
20世紀初期、中葉,列寧、毛澤東分別在蘇俄和中國領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成功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製度。
20世紀後期、21世紀初期的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科學發展,使社會主義表現出強大的生命活力,不斷改變著中國,改變著世界。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執政方向、執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需要與時俱進地提出施政方略,把握曆史機遇、應對各種艱難挑戰。
中國夢,在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打開了一個新的發展想象和新的追求空間。
在1949年前的100年時間裏,世界發生了兩次工業革命,命途多舛的中華民族因為外敵入侵與內戰不絕而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