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出來不久,李世民已經趕到了,隻是一直在邊上聽著,沒有作聲,程處默他們聊的投入也沒有發現。
“臣程處默,參見皇上、皇後娘娘。”程處默行了一禮後,站在邊上也不理李世民。。
“前幾天來宮裏給皇後看病,我還以為你氣已經消了,可現在看你的表情,還在和朕嘔氣?”李世民笑著說道。
“臣不敢,您是皇帝,大唐第一人,您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去皇宮那是給皇後麵子,你以為呢?”程處默白了李世民一眼道。
“父皇,您看、您看,這小子還這種口氣跟我說話,我都不跟他計較了,他還白我眼。”李世民憤憤不平的對李淵說道。
“好了,都成大唐江山之主的人了,還跟小孩子一樣。其實,剛才處默跟我聊了很多,包括隋朝的滅亡等,我也覺得一個國家的強大靠和親換不來的。”李淵說道。
李淵看到李世民這樣和他說話,心裏非常的欣慰,仿佛又回到年輕時,那時候還是小屁孩的李世民經常淘氣的會用這種口氣向他狀告其他的兄弟姐妹。
李淵自從被程處默開導後,整個心態也變的理智了,感覺自己以前真的很偏心,虧欠這個兒子非常多,向他提議反隋的是李世民,幫他南征北戰統一大唐的也是李世民,可是自己呢?不但對他承諾沒有兌現過,反而一味的偏袒大兒子李建成。
特別是在武德七年六月,李淵本身年齡大了身子骨弱,反而非常怕冷又怕熱,被幾個年輕的寵妃軟磨硬泡,決定前往仁智宮避暑。
他讓太子李建成留守長安城監國,讓二兒子李世民、三兒子李元吉隨他一起前往仁智宮。
到了避暑勝地仁智宮。李淵和幾個愛妃每天不是到山林中遊山玩水,就是觀賞歌舞飲酒作樂,相當的逍遙快活。可是他的愜意生活便被一個天大壞消息打碎了。
這一天,李建成的心腹,東宮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來到了仁智宮,他們來向李淵舉報太子李建成要造反。
說李建成派他們送出大量的武器、盔甲給在慶州都督楊文幹,讓他好好武裝軍隊,揮軍趕往長安城聽命。
李淵初一聽這不是造反嗎?律法有規定,除了大唐皇帝,任何人沒有經過皇帝允許,不得大批量私運武器裝備。否則會以造反罪論處。可自己剛離開京城沒幾天,李建成未經他允許竟敢私自向慶州成批量運送武器裝備。
他想到底是何居心?想造反麼?他馬上手詔一封要李建成速來仁智宮。但他又怕李建成不聽詔,手詔上隻說多日不見對他甚是想念。
李建成接到李淵的手詔後,心裏就感覺要出大事了,立即派人出去打聽,得到的消息是自己私自送給慶州武器裝備的事,被爾朱煥、橋公山這兩個心腹出賣了。
李建成也知道此事嚴重性,一不小心自己的太子之位就會失去,這該如何是好,這仁智宮到底該不該去呢?
本來這條計謀是太子妃出的,他也認為是好計,到時候關押李淵,殺掉李世民,而本來想征求自己的軍師魏征的意見的。可是好死不死,魏征休假回老家探親去了。
於是,李建成隻能硬著頭皮趕往仁智宮。然而,他一路上絞盡腦汁想出來的理由都沒有派上任何用處,因為李淵連他的麵都不給見,更不可能給他有解釋的機會。李建成一到仁智宮,就被他關押起來了。
李淵又開始進行第二步操作:解鈴還需係鈴人。派司農卿宇文穎去慶州召楊文幹過來對質。
李淵的策略很簡單明了,隻要把“當事人”楊文幹找來當麵對質,太子李建成造反是真是假便馬上就能水落石出。想法飽滿是好的,但是現實很骨感。
宇文穎馬不停蹄的趕到慶州,非但沒有把楊文幹請來,而且還丟了小命,楊文幹真的起兵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