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張坷垃下山遊曆(1 / 3)

張坷垃今年二十歲了,可謂是人生路上崎嶇坎坷、顛沛流離,經曆過風風雨雨、悲歡離合,領略了人情冷暖,嚐遍了酸甜苦辣。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有幸遇到了兩位恩師,王先生和白夫勇。教導他士有百行,以德為先,鑄成了他堅強不屈的性格,明辨是非的能力,懲惡揚善的執著信念。兩位恩師的教導是他成長的基石,是他跨越江河的橋梁。

自從姐姐喬月兒嫁給白夫勇後,師父白夫勇對她倍加嗬護,喬月兒的幸福溢於言表。這讓張坷垃時常想起幼時和他一起討飯的杏兒,如果杏兒還活著,今年也虛歲十八了,生死兩茫茫,他越來越想念杏兒。

那時他和幾個討飯的流浪兒住在一間廢棄的破屋裏,杏兒是唯一的女孩兒,也數她最小,杏兒很乖,一口一個兄長地粘著他。夏天,他為杏兒驅蚊趕蟲,哄她入睡,冬天他摟著杏兒,供她取暖。八歲那年他隨趙老太太離開汴京前往西輔城,分別時杏兒聲嘶力竭地喊他:“兄長!”

他曾經答應過杏兒,等以後有錢了去找她。如今他長大了,是時候去尋找義妹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師父和喬姐姐,表明自己決意去汴京尋找杏兒。喬月兒一聽張坷垃要獨自一人去東京,甚是擔心。

師父白夫勇則說道:“大丈夫立於世,就要有擔當。你已長大,也該到江湖上去闖蕩一番了。二十年來,你從趙府到糧鋪,又從糧鋪到天息山,未曾見過世麵,哪知天下之大?

師父我在你這年紀,已走遍名山大川,尋訪世外高人了。正所謂行萬裏勝過讀萬卷書,博學之士,怎可囿於一隅,都從遊曆天下中習來!”

“請師父和長姐放心,找到舍妹後我立即回山。”

白夫勇想起他們在西輔城鬧花燈的經曆,又囑咐道:“此次東京之行,山高路遠,途中難免險象環生,可繞開西輔地界,從陳州沿穎水向北。要機智處之,早去早回!”

張坷垃又來到議事廳,請寨主準許他去京城尋找失散多年的義妹。寨主同意他前行,自張坷垃上山以來,為山寨做過不少事,立過不少功,本想提他做個頭領,又擔心他年幼難以服眾,也該讓他曆練曆練了。

寨主囑咐道:“凡事小心,少惹事端,事成後別忘了返回山寨。”

“請寨主放心,無論走到哪裏,我都不會為山寨蒙羞,山寨是我的根,我會回來的。”

寨主命他去銀庫支了些銀兩,以備路途所需。張坷垃拜別寨主展占雄和三頭領仝牛,準備好路途所需。師父和長姐又送他五十兩銀子,夫妻倆親自送他到山下。張坷垃跪別師父和長姐下山而去。

張坷垃頭戴寬邊遮陽草帽,身穿白色短衫,內藏腰刀,腰係喬月兒縫製的藍色褡膊,背著一個包裹,手提一根哨棒,孤身下山遊曆。

一路上免不得饑食渴飲,夜宿曉行,獨行了半月有餘,來到陳州地界。這日他貪行了一些路程,天黑後還未到陳州,一輪明月掛在了上空,他索性趁著月光再行一個時辰,進了陳州再投宿。

陳州越來越近,張坷垃借著月光看到路旁有一間小廟。出生在廟裏的他,對各種神都懷有敬畏之心,他決定進廟去參拜一下。張坷垃來到小廟前,發現這是一間土地廟,因年久失修,已破敗不堪,沒有廟門,房頂幾處露著天。廟裏有尊土地爺彩色泥塑坐像,全身已經斑駁露出泥土,坐像前的土堆上放著一個香爐,看起來還是有香火的。

張坷垃放下哨棒,正欲跪拜土地爺,忽然覺得身後有人,他還沒轉過身,隻見一人雙手舉著木棍,大喝一聲:“幹什麼的?”語音未落棍子向張坷垃劈來。張坷垃偏過頭,飛身踢掉了他手中的長棍,那人正要彎腰去撿,張坷垃照著他屁股上又是一腳,他嘴啃泥趴在地上,張坷垃向前一腳踏在他的腰上。

“為何偷襲於我?”

“要殺變殺,不必多問。”

“嗬嗬,還挺倔,不是我要殺你,分明是你襲擊了我。”

“你是何人,是不是曹天霸派來追殺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