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擺脫危機,規劃未來(2 / 3)

上千年不停歇的征伐,讓早先的中洲各國損失慘重,以致民不聊生。

民眾的不甘受苦,反戰情緒高漲,這時和平便成了各國統治者最渴望達成的局麵。

為了應對國內危機以及複蘇經濟,中洲各國在中洲曆1875年簽訂了《中洲條約》,承諾停止全麵戰爭,退出侵占土地,休養生息。

就這樣,和平的局麵持續了近千年之久,由此可見中洲民眾苦戰爭之深。

隨著經濟的逐漸複蘇,國內形勢好轉,各盟國之中的野心家開始摩拳擦掌,妄圖一統中洲,因此一些國家爭鬥之心漸起,各種摩擦頻出不休。

為了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麵,以炎、熊、風為首的三大國協同諸多盟國在2759年共同簽訂了《中洲補充條約》,承諾守望相助,共同討伐挑起戰爭的國家,逼迫以鷹、獅為首的鷹派國家不得不坐上談判桌,並承諾不挑起戰爭。

中洲各國曆經數年的談判與努力,各國終於將國家之間的戰爭衝突轉化為體育方麵的競爭,勝者將奪得未來一年50%的關稅優勢,也就是說其他國家進口獲勝國的產品,稅率都必須降低為原來的一半。

雖然將戰爭轉換為體育的競爭,但失敗的代價依然是慘烈的。

如此之高的關稅優惠不可謂不大,試想哪個國家不想得到這樣的獎勵。

這樣的優惠力度僅僅一年便可以讓一個小的國家變成富裕的國度,可謂是得冠軍者便能擁有一切。

基於此,競技體育逐漸昌盛,並逐漸成為各國支柱產業之一。

這樣的局麵下,不僅讓大批來自社會底層居民有了出頭之路,也同樣也引得更多的資本角逐體育領域,中洲經濟由此大盛。

但世間無長久的和平,在得到長足的發展後,以鷹、獅為首的好戰一方便開始蠢蠢欲動。

《補充條約》簽訂400餘年後,各國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科技力量成為整個藍星的支撐力量,各國差距逐漸拉大,小國開始逐漸聯合,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各國間的競爭也變為各聯盟之間的競爭。

藍星各國先後對《補充條約》多次修訂,最終將優勝者的關稅優勢定為25%,同時把競技體育項目縮減為籃球、足球、橄欖球、長跑、遊泳、賽車、飛行等七個項目。

各國共同約定,奪得其中4冠軍的聯盟將獲得勝者獎勵。

《補充條約》一方麵降低了獲勝關稅稅率獎勵,一方麵也提升了獲勝難度。

看來為了遏製反戰同盟,鷹派也是下足了功夫。

隨後200年裏,由於科技的快速崛起各國間的差距日漸拉大,這方麵也體現在了體育方麵。

最為直觀的就是運動裝備的差距,在這點上可以清楚看出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強弱。

但可以毫不誇張的講,現在的藍星絕對是競技體育的天堂。

寧凡雖然很高興來到了競技體育的聖地,但這後麵的附加條件卻不是他想要的。

他願意為國出力,但不讚成這種豪賭的行為。

看到這兒,寧凡不由一聲歎息。

他隻想簡簡單單打個籃球,不想攝入什麼國際紛爭,這願望很過分嗎?

這麼簡單的願望,為什麼就不能實現呢?

不過福禍相依,更高層次的競爭倒是為他成就夢想提供了便利條件。

在藍星,他不僅可以征服國內,同時他也可以快速征服世界。

不過寧凡並沒有高興太久,看著眼前的信息,寧凡臉色黑的可怕。

由於長時間的競爭和發展,中洲各國體育體係搭建都極為完善,根本不給寧凡任何漏洞可鑽,他想成為籃球運動員就必須一步一步從最底層開始打拚,沒有任何捷徑可言。

首先,中洲的體育都是商業化聯盟的形勢,國家隻掌管規則的製定和監督,其他一切的運營都交由俱樂部完成,這一點跟地球上那些俱樂部為主的賽事運營方式很像。

本質上講,各個國家間的爭鬥都是以各國體育俱樂部為首間的爭鬥,國家層麵的力量並不直接參與進來。

不過由於涉及到國家利益方麵的爭奪,因此各個國家的球隊基本都是用本國的球員,外籍球員僅僅隻是個補充。

其次,中洲體育賽事有極為嚴苛的等級製度。

拿籃球舉例,中洲的籃球賽事分為四個等級,初級的是高中籃球賽事,中級的大學籃球聯賽,更高一點的是各國國內的職業籃球賽事,最高的當屬全聯盟層次的賽事。

隻不過,除了職業賽事外,沒有球隊、球員能夠跨級別參加比賽。

這樣做雖然有些嚴苛,但卻能為誕生優秀的運動員提供良好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