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冊封太子(2 / 2)

說是陪侍,端茶倒水研墨這些也用不著賈璉出手,他要做的就是整理奏折,抄錄一些相關資料,或是草擬一些文書和旨意。

翰林院眾人身為天子近臣正是因為這些工作,而如今這工作都被賈璉包了怎麼可能讓翰林院眾人沒有想法。可惜,不管是隆旭帝還是未來的聖上都對賈璉看重,他們也隻能繼續眼紅。

而隨著朝廷上連著幾日頒布的比較大的旨意後麵都有賈璉的身影,他們終於不再眼紅,而是對賈璉望而生畏。賈璉要隻是比他們優秀一點,他們肯定會羨慕嫉妒;而在賈璉比他們優秀得多到難以追上時,他們能做的就唯有仰望。

這幾次的旨意基本與工部以及戶部相關,分別是河道的疏通與管理,防洪事宜以及栽種高產糧食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作物等。這些不是想侃侃而談就能行的,必須有紮實的相關知識做基礎。

這時候眾人才想起賈璉春闈和殿試時所作的相當優秀的兩篇策論,不免多多感歎這人簡直就不像勳貴出身!讀書人也會對《水經注》《齊民要術》這類書有所關注,但絕對不會像賈璉一般掌握得如此嫻熟。

係統多年的壓迫和調/教終於在此時顯現出來成果,就連賈璉也沒想到會是這般。剛開始的時候不過是他在與司徒淵一日的忙碌之後針對一些奏折隨意的聊天,結果他提出的一些觀點和建議一下就引起了司徒淵的注意。

然後隆旭帝就知道了,接著賈璉就變成了一個能臣,而不是那些死讀書就算出仕了也得花一些時間來學習如何做官的學子。人總該有他擅長的和不擅長的,在司徒淵的壓榨下,賈璉卻沒有不擅長的!

對此隆旭帝也不得不私下感歎又羨慕,他這兒子真不是一般的運氣好。能這樣相對輕鬆的繼承皇位已經很厲害了,還有這樣一位全才等能臣出世,相信大慶朝這對君臣的手下,會更加的繁榮昌盛!

本來他還想壓一壓司徒淵,先封他為太子,等過幾年再將皇位傳給他。現在看來,好像並沒有這樣的必要。如今的國事本就基本都是由司徒淵操持,再加上有賈璉在他身邊……

結果就是在二月二十二花朝節那一日,隆旭帝下旨冊封司徒淵為大慶朝太子。這次他想壓的不是司徒淵,而是賈璉。經過幾日的觀察,隆旭帝發現司徒淵對賈璉說不上是言聽必從,但受他的影響還是比較大。這賈璉秉性如何他還沒能最終定論,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隆旭帝的打算誰都不知道,得知這個消息的賈璉總算是鬆了口氣。這輩子司徒淵成為太子可是比上輩子晚了近兩年,再不十來日三月初九他就要滿十八周歲,上輩子可是他虛歲十七的時候司徒淵就當上太子了。

當初他還想的是進翰林院深造三年出來正好在太子手下工作,結果卻在係統的提醒下知道自己算錯了時間。不是他算學學得差,而是常識方麵的差異讓他給弄混了。

他的回憶都是按照虛歲來的,而在係統那裏記錄卻都是按照周歲來記錄的。

賈璉是在獲得六元首完成任務時,才從係統那裏知道的這一點。這次他不再隻是回憶,而是在書房裏將時間線都記在了紙上,和係統那邊對好後才將那紙給燒成了灰燼。

上輩子司徒淵成為太子是在殿試的前一年,這輩子卻是後一年,也不知道是哪一點讓隆旭帝拖的時間更長。

不管怎麼樣,太子確認,賈璉的目標算是達成了一半,接下來他該操心的就是下半年與梅溪若的婚事了。這才冊封了太子,想來隆旭帝禪位大概也會晚上點時間,他現在要做的隻有等待。

有這種想法的賈璉卻被一道聖旨給弄懵了。隆旭帝不待他在翰林院待滿三年,就直接將他安排到了江南揚州去,成為從五品兩淮鹽運司副使。他的官職不但升了一級,更是進入了皇帝心腹才能掌管的鹽運司,這已經算得上是高升了!

林如海當年也沒能升這麼快,還是從七品的蘇州府巡按禦史坐起。隆旭帝現在這麼安排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準備未來讓他頂替林如海的位置?巡鹽禦史那個位置極其重要,但賈璉想要做的留在京中執掌各項事宜的權臣!

可惜聖上的旨意不是身為臣子的他可以違背的,隆旭帝讓他五月中旬離京前往揚州,那麼他目前的首要大事就是與承恩公府商議看能不能將他與梅溪若的婚期提前。

賈璉若是外放,就沒那麼容易回京城來舉行婚禮。這是現實問題,賈家和梅家兩家的長輩都動了起來,本來可以緩慢準備的各項事宜要提前近半年,時間可說是相當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