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衡的不平衡(1 / 3)

李世民的話盡管打動了李淵,卻沒有打動太子李建成,在這個問題上,哥倆必定是要唱一出反調的。太子建成不動聲色的看著李世民,“昔樊噲欲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秦王之言得無似之!”那意思是說,你李世民說話怎麼跟樊噲一樣沒譜,西漢的樊噲號稱以十萬之眾橫掃匈奴是不自量力,你李世民說這大話豈不是更加不自量力!

麵對太子的反調,李世民反唇相譏,“形勢各異,用兵不同,樊噲小豎,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虛言也!”

說到底,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各有各的道理,建成說的是眼前,李世民說的是日後,兩個人說的都不算錯,隻是兩個人的話語無形之中昭示著兩個人的眼光,相比之下,縱橫天下多年的李世民要比養尊處優的太子眼光更加長遠,不因為別的,隻因為他比太子走的路更多!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此言不虛!

經過當廷爭論,“遷都”胎死腹中,李世民略勝一籌。

然而,李世民的勝利還是沒有延續太久,雖然他的表態深得老爹李淵賞識,不過經過建成與妃嬪的添油加醋之後,李世民的表態就有了另外一種解釋。

李建成聯合嬪妃們對老爹說:“突厥雖屢為邊患,得賂則退。秦王外托禦寇之名,內欲總兵權,成其篡奪之謀耳!”

同一件事情,往陽光處是一種理解,往陰暗處也是一種理解,李世民主張抵禦東突厥可以理解為“為國分憂”,然而同時也被理解為“假借禦寇之名擁兵自重”。

向左,“為國分憂”,向右,“擁兵自重”,中國式的智慧實在太高深了。

同樣的難題其實在中國的大曆史中不斷上演,比如南宋的嶽飛,比如清朝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同一件事情,兩種解釋,兩種標準,作為當事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向左,還是向右,李淵同樣也陷入了兩難,不過善於搞平衡的他還是想到了一個辦法,“限製使用”。

何謂“限製使用”呢?簡單說來就是,平時限製,戰時使用,平時就把李世民當大臣一樣使用,不搞特殊,沒有兵權,戰時則假以兵權,命為統帥,說白了李世民就是他的合同製元帥,戰爭開始,合同簽訂,戰爭結束,合同自動終止,如此以來,兵權始終握在李淵自己的手中,畢竟隻有刀把握在自己的手裏才最安全!

總體說來,“遷都”之爭,李世民明勝暗負,表麵上得到了老爹的讚許,實際上卻受到了老爹的猜忌,這一回合,李世民負於李建成!

說完遷都的小事,再來說另一件小事,這件事也很小,小到這件事的主題隻是一匹馬!

武德七年的某一天,李淵協同三個皇子一起到城南打獵,為了檢查一下兄弟三人的功課,李淵命三個皇子比賽一下騎馬射箭,看看哥仨誰的馬上功課更好。

李世民的話盡管打動了李淵,卻沒有打動太子李建成,在這個問題上,哥倆必定是要唱一出反調的。太子建成不動聲色的看著李世民,“昔樊噲欲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秦王之言得無似之!”那意思是說,你李世民說話怎麼跟樊噲一樣沒譜,西漢的樊噲號稱以十萬之眾橫掃匈奴是不自量力,你李世民說這大話豈不是更加不自量力!

麵對太子的反調,李世民反唇相譏,“形勢各異,用兵不同,樊噲小豎,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虛言也!”

說到底,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各有各的道理,建成說的是眼前,李世民說的是日後,兩個人說的都不算錯,隻是兩個人的話語無形之中昭示著兩個人的眼光,相比之下,縱橫天下多年的李世民要比養尊處優的太子眼光更加長遠,不因為別的,隻因為他比太子走的路更多!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此言不虛!

經過當廷爭論,“遷都”胎死腹中,李世民略勝一籌。

然而,李世民的勝利還是沒有延續太久,雖然他的表態深得老爹李淵賞識,不過經過建成與妃嬪的添油加醋之後,李世民的表態就有了另外一種解釋。

李建成聯合嬪妃們對老爹說:“突厥雖屢為邊患,得賂則退。秦王外托禦寇之名,內欲總兵權,成其篡奪之謀耳!”

同一件事情,往陽光處是一種理解,往陰暗處也是一種理解,李世民主張抵禦東突厥可以理解為“為國分憂”,然而同時也被理解為“假借禦寇之名擁兵自重”。

向左,“為國分憂”,向右,“擁兵自重”,中國式的智慧實在太高深了。

同樣的難題其實在中國的大曆史中不斷上演,比如南宋的嶽飛,比如清朝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同一件事情,兩種解釋,兩種標準,作為當事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向左,還是向右,李淵同樣也陷入了兩難,不過善於搞平衡的他還是想到了一個辦法,“限製使用”。

何謂“限製使用”呢?簡單說來就是,平時限製,戰時使用,平時就把李世民當大臣一樣使用,不搞特殊,沒有兵權,戰時則假以兵權,命為統帥,說白了李世民就是他的合同製元帥,戰爭開始,合同簽訂,戰爭結束,合同自動終止,如此以來,兵權始終握在李淵自己的手中,畢竟隻有刀把握在自己的手裏才最安全!

總體說來,“遷都”之爭,李世民明勝暗負,表麵上得到了老爹的讚許,實際上卻受到了老爹的猜忌,這一回合,李世民負於李建成!

說完遷都的小事,再來說另一件小事,這件事也很小,小到這件事的主題隻是一匹馬!

武德七年的某一天,李淵協同三個皇子一起到城南打獵,為了檢查一下兄弟三人的功課,李淵命三個皇子比賽一下騎馬射箭,看看哥仨誰的馬上功課更好。

正當李世民準備翻身上馬之時,太子建成牽過來一匹胡馬,這匹馬比中原馬更加肥壯,不過有一個缺點飛奔時腳步不穩,容易栽倒,這匹馬在皇子中早已名聲在外,隻是因為馬步不穩,沒有人敢騎。現在太子建成就不懷好意的將馬牽到了李世民麵前,順勢將了李世民一軍,“此馬甚駿,能超數丈澗。弟善騎,試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