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東突厥的保護費(1 / 1)

鄭元壽一行晉見了頡利可汗,與頡利進行了一番秘密和談。史書上說鄭元壽對頡利可汗進行了義正嚴詞的指責,實際上這隻是一廂情願的往自己臉上貼金,鄭元壽此行的任務隻有一個,求和!誰見過一個求和的使者敢義正詞嚴的指責對方呢?

在雙邊關係上,義正詞嚴並不取決於使節的性格,而是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

其實鄭元壽的官話並沒有起到作用,倒是一些上不了台麵的私房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唐與突厥,風俗不同,突厥雖得唐地,不能居也。今虜掠所得,皆入國人,於可汗何有?不如旋師,複修和親,可無跋涉之勞,坐受金幣,又皆入可汗府庫,孰與棄昆弟積年之歡,而結子孫無窮之怨乎!”看明白了吧,所謂的成功外交,實際就是用支付保護費的方式打發了頡利。

鄭元壽一行晉見了頡利可汗,與頡利進行了一番秘密和談。史書上說鄭元壽對頡利可汗進行了義正嚴詞的指責,實際上這隻是一廂情願的往自己臉上貼金,鄭元壽此行的任務隻有一個,求和!誰見過一個求和的使者敢義正詞嚴的指責對方呢?

在雙邊關係上,義正詞嚴並不取決於使節的性格,而是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

其實鄭元壽的官話並沒有起到作用,倒是一些上不了台麵的私房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唐與突厥,風俗不同,突厥雖得唐地,不能居也。今虜掠所得,皆入國人,於可汗何有?不如旋師,複修和親,可無跋涉之勞,坐受金幣,又皆入可汗府庫,孰與棄昆弟積年之歡,而結子孫無窮之怨乎!”看明白了吧,所謂的成功外交,實際就是用支付保護費的方式打發了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