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針尖麥芒(1 / 1)

回紇、吐蕃大軍紛紛後撤,仆固懷恩獨木難支,也跟著回撤。

郭子儀一眼看出了端倪,原來回紇、吐蕃跟仆固懷恩也不是一條心。

這就好辦了。

郭子儀馬上派裨將李懷光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這一追,讓回紇、吐蕃軍隊撤的更快了,一路退到了邠州。

退到邠州的回紇、吐蕃軍隊不甘心就此撤軍,他們還想在邠州撈一把,便揮軍攻打邠州。

鎮守邠州的邠寧節度使白孝德和郭子儀的兒子、朔方兵馬使郭晞,兩個人沒有給回紇、吐蕃軍隊任何機會。

十幾天後,眼看無機可乘,仆固懷恩的聯合叛軍狼狽退去,結束了仆固懷恩對唐朝的第一撥進攻。

寫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疑惑,回紇戰鬥力不是很強嗎?為何會如此輕易的退去?

這要從回紇軍隊的戰鬥特點說起。

回紇軍隊以騎兵為主,平原衝鋒可以把他們的特點最大化發揮,而一旦轉為攻堅戰、攻城戰,騎兵的優勢便沒了,即便再勇猛的騎兵,也不能騎著馬衝上城牆,因此麵對郭子儀的防線、邠州的城牆,回紇軍隊有心無力,隻能悻悻而退。

仆固懷恩就此退去,郭子儀得勝回朝,在大唐王朝的功勞薄上又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郭子儀得勝,李豫有喜有憂,喜的是王朝警報解除,憂的是拿什麼賞賜郭子儀呢?

盤算良久,李豫想到了。

尚書令!

這頂官帽久違了!

唐朝尚書令一職,在武德年間出現過,李世民曾經擔任過這個職務。自從李世民登基之後,尚書令一職便永久封存了,這是李世民的專利,沒有人敢碰。

屈指算來,從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到公元764年,一百多年間,唐朝再也沒有出過一個尚書令,現在李豫準備把這象征極高榮寵的帽子扣到郭子儀頭上。

換作一般人,可能顛顛地、不知死活地戴上了。

郭子儀堅決拒絕!

郭子儀辭讓道:“自從太宗擔當過這個官職後,連續數代都沒有再設置,近期皇太子(李適,本年初冊立)曾經擔任過,顯然這個官職不是微臣所能承受起的!”

郭子儀毅然決然地拒絕了,他知道自己已處於功高震主的危險之地,再不知道謙遜,離破家也就不遠了。

回紇、吐蕃大軍紛紛後撤,仆固懷恩獨木難支,也跟著回撤。

郭子儀一眼看出了端倪,原來回紇、吐蕃跟仆固懷恩也不是一條心。

這就好辦了。

郭子儀馬上派裨將李懷光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這一追,讓回紇、吐蕃軍隊撤的更快了,一路退到了邠州。

退到邠州的回紇、吐蕃軍隊不甘心就此撤軍,他們還想在邠州撈一把,便揮軍攻打邠州。

鎮守邠州的邠寧節度使白孝德和郭子儀的兒子、朔方兵馬使郭晞,兩個人沒有給回紇、吐蕃軍隊任何機會。

十幾天後,眼看無機可乘,仆固懷恩的聯合叛軍狼狽退去,結束了仆固懷恩對唐朝的第一撥進攻。

寫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疑惑,回紇戰鬥力不是很強嗎?為何會如此輕易的退去?

這要從回紇軍隊的戰鬥特點說起。

回紇軍隊以騎兵為主,平原衝鋒可以把他們的特點最大化發揮,而一旦轉為攻堅戰、攻城戰,騎兵的優勢便沒了,即便再勇猛的騎兵,也不能騎著馬衝上城牆,因此麵對郭子儀的防線、邠州的城牆,回紇軍隊有心無力,隻能悻悻而退。

仆固懷恩就此退去,郭子儀得勝回朝,在大唐王朝的功勞薄上又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郭子儀得勝,李豫有喜有憂,喜的是王朝警報解除,憂的是拿什麼賞賜郭子儀呢?

盤算良久,李豫想到了。

尚書令!

這頂官帽久違了!

唐朝尚書令一職,在武德年間出現過,李世民曾經擔任過這個職務。自從李世民登基之後,尚書令一職便永久封存了,這是李世民的專利,沒有人敢碰。

屈指算來,從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到公元764年,一百多年間,唐朝再也沒有出過一個尚書令,現在李豫準備把這象征極高榮寵的帽子扣到郭子儀頭上。

換作一般人,可能顛顛地、不知死活地戴上了。

郭子儀堅決拒絕!

郭子儀辭讓道:“自從太宗擔當過這個官職後,連續數代都沒有再設置,近期皇太子(李適,本年初冊立)曾經擔任過,顯然這個官職不是微臣所能承受起的!”

郭子儀毅然決然地拒絕了,他知道自己已處於功高震主的危險之地,再不知道謙遜,離破家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