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一網打盡(2 / 2)

說到底,李豫對元載的信任已經大幅降低了,不然,區區一個田神功不會叫停元載的大棋局。

建議不了了之,元載與李豫的關係也進入勉強維持的地步,苦於無人可用,李豫一時還不想動元載,他對元載冷眼旁觀,若即若離。

留給元載的時間還有三年!

如果元載知道收斂,這三年可以用來自救,可惜,三年時光都被元載浪費了,整整三年過去了,他與皇帝的關係沒有變好,反而越來越糟。

三年中,元載和王縉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貪汙體係,元載為首,王縉為輔,元載的妻子、兒子,王縉的弟弟、妹妹以及出入其家中的尼姑,都成了貪汙體係中的一員,官員的升遷全由這個體係說了算,升遷秩序的混亂,已經到了極點。

公元777年,李豫決定收網。

同以前不同,這一次他既沒有找宦官,也沒有找宰相,他找來的幫手是自己的舅舅、左金吾衛大將軍吳湊。雖然母親早已不在人世,但李豫與舅舅吳湊的感情一向很深,眼下這件天大的事,別人他都不放心,唯一信得過的就是自己的舅舅。

當李豫決心已下,剩下的事情就是找茬了!

三月,有人舉報:元載、王縉夜間設壇,圖謀不軌!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種事情皇帝可以幹,大臣可不能隨便幹!

元載、王縉幹了,事大了!

這一切都是李豫故意找茬,以元載、王縉佛教徒的身份,在家中夜間設壇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往肯定曾經有過,隻不過那時皇帝不準備動手便視而不見,現在皇帝準備動手,設壇便成了十惡不赦的大事。

三月二十八日,李豫動手了,命令吳湊前往宰相辦公廳將元載、王縉收押入監,同時被收押的還有元載的兒子以及親隨。

滅頂之災就這樣向元載兜頭扣去,他的宰相生涯在這一刻定格:14年!

生命的最後時刻,元載向行刑人求情道:“拜托,讓我死的快一點!”

行刑人白了元載一眼,“哦,相公恐怕免不了還得受點侮辱,切莫見怪!”

說罷,行刑人脫下自己的臭襪子塞進了元載的口中,在元載含糊不清的言語中,行刑人結束了元載一生的旅程。

曾經位高權重,今朝屈辱就刑!

元載死後,下一個就輪到王縉了,按照判決,王縉需要自裁!

負責審理此案的劉晏(《三字經》裏提到的那位七歲神童)看了看王縉,他覺得尚有餘地可以周旋。

劉晏對一同審案的同僚說道:“按照慣例,重刑需要多次上奏複核,況且王縉還是宰相。另外法也分主犯、從犯,元載是主,王縉是從,這就更需要上奏複核了!”

劉晏的一席話為王縉贏得了生機,經過複核,李豫對王縉網開一麵,死罪免除,貶出長安,出任括州(浙江麗水)刺史。

元載的人生就此落幕,忙活了一生就忙活了一個身首異處。同他一起殊途同歸的還有他的妻子王氏,王氏也是名門之後,名將王忠嗣的女兒,可惜她的名聲與其父相去甚遠,她的父親青史留名,而她,留下的隻是飛揚跋扈、玩弄權柄的罵名。王忠嗣若地下有知,情何以堪?

與元載夫妻一同伏誅的還有他們的三個兒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

三國時,孔融的幼子在孔融落難時有一句名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此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