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有經曆過更古老的歲月,在她的記憶中,傳統織布機的速度已經很慢了,但再慢也能一織出一匹。
後來雖然織布機經過改進,都已經電器化了,一織出幾百米都輕輕鬆鬆。
布料早就不再是昂貴的東西,即使是成衣,如果不過份追求品牌和質量,也便宜得很。
當然,雖然織布機已經電器化,但依然有許多人喜歡手工織機。
一來因為價錢便宜,二來也因為手工織機體積相對一些,不耗電,聲音也。
所以一些農村的居民還是願意買一台手工織機放在家裏,自己手工織布。
因為有需求,所以就有人願意對這種機器進行改造和提升。
她有一位朋友就願意研究這些傳統手工藝,像織布、造紙、製墨這些均有涉獵。
且她那位朋友還是一位年輕的發明家,經過她手改造過的手工織布機,已經快到一個時就能出一匹布的程度。
一個時一匹,一就是二十四匹,如果機器不停工,隻有織娘換班休息,按著一出二十四匹的速度,何止能把懷北國給秒成渣,南嶽的民生也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她會改那種織布機,但是她不能將二十二世紀那麼逆的產物直接給改出來。
跨時代的產物一旦輕易露麵,一個不心就會引起民眾騷亂,同時也攪亂市場,打破現有規則,不利於南嶽穩定。
所以她得有所保留,甚至一能織出一匹布的傳統織布機,她也不想立即就拿出來。
不如就改一改,兩出一匹。
她在心裏暗暗做了決定,但這件事情過後還得跟羅氏一起商量和分析。
織布機的改進會讓織布速度成倍的提升,這樣一來布肯定就便宜了。
她知道自己是在為民生打算,可是布商們會怎麼想呢?
那些現有的紡織作坊又會怎麼想?
市麵上還在賣著的那些布又該如何處理?
這些問題不解決好,那這就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麻煩事。
她又開始琢磨燕千絕提過的那個縣。
如果她真的有一個縣,那許多東西就可以以這個縣作為試點,從這個縣開始應用和推廣,既給自己縣裏的百姓提供了福利和方便,也讓縣外的人看著這個縣的變化,自己也想變化。
當然,物質還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新律法的建立,和百姓的精神文明建設。
越想事情越多,事情越多就越想去做。
陸辭秋覺得,她有必要好好巴結巴結燕千絕了,什麼也得把這個縣給弄到手。
今日沈家人要離開,因為難民營已經沒有什麼事情要做了,沈大夫人已經被關押起來,就等明日撤營開城之後,立即押送到望京府衙。
齊一然給她的斷腕之處又換了一遍藥,回來時見陸辭秋還在營裏轉悠,想了想,還是跑過來跟她商量:“關於這些日子王妃傳授給我們的外科手術,在下覺得還是有許多地方操作起來不是很清晰,不知回城之後王妃能不能再繼續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