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都是故事(1 / 2)

“對,我們不怕吃苦,讓我們做什麼都行。我們就是想穩穩當當地給主家做工,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轉賣,還一次比一次賣得價錢高。”

那個最的、隻有十三歲的少年一直盯著陸辭秋看,聽到別人都完話了他才:“我不是被轉賣好幾次的,我就一直待在那一個牙行裏。但我是被他們騙去的,因為我家裏人都死了,我睡在破廟裏被人打,走在街上也被人搶吃的。他們隻要我進了他們牙行,那些人就不會再欺負我。可是等我進去之後他們又騙我入奴籍,隻有入了奴籍,才能給我找個好人家做工,以後就可以有固定的地方吃飯和睡覺。但如果不入奴籍,牙行最多留我三。

那是半年前的事,我當時身上有傷,也實在沒有力氣了,隻能簽了契。

可是後來我才知道,那些打我的人、搶我吃食的人,都是牙行派去的。

不隻我一個人被這麼騙去入奴籍,很多人都跟我有一樣的遭遇。

那牙行就是用這種法子騙了很多人,然後再經他們的手轉賣賺取銀兩。

不過我也就是發發牢騷,是我自己不夠警惕被人騙了,也是我爹娘嗜賭敗光了家產。是我先沒了家,然後才沒了自由身,這一切都怨不得別人。”

他到這裏低下頭,無奈地歎了一聲。

才十三歲的孩子,這一歎,卻歎出了歲月淒苦,著實叫人唏噓。

四個年輕人都不話了,一個個低著頭,情緒都十分低落。

倒是那位中年男子衝著陸辭秋跪了下來,認認真真地給陸辭秋磕了三個頭,然後就在陸辭秋疑惑之際開了口:“我乃雨州人士,原本也算是北上的難民,但因家裏在濟州府有門不遠不近的親威,所以我走到濟州府的時候就停了下來,自顧去投親了。

在親戚家裏住了數月,避過了洪災,也避過了時疫。如今一切都過去了,我不能總賴在親戚家裏,這才辭別了親人,獨自到望京城來,想找些事做。”

他到這裏吸了吸鼻子,眼眶漸漸紅了,“我本是永安縣人,因讀過幾年書,所以常年在雨州府城做事。起來,做事的東家也是開醫館的,隻是沒有回春堂開得這般大。

我在醫館做掌櫃,幫著東家打理著醫館裏裏外外的事,快二十年了,從來沒出過錯。

我的妻子和孩子也跟我一起住在府城,隻留父母在永安縣老家。

醫館十日一休,我們每逢休沐都會回老家探望爹娘,且這些年也存了些銀子,打算在府城買個宅子,將爹娘接來同住。

宅子已經看好了,不大不,剛好三間正房,爹娘一室,我與妻子一室,孩子一室。

另外還有兩間廂房,可以用來裝東西,也可當做飯廳。

我與妻子很喜歡那個宅子,同牙行談好了價錢,連定銀都交了。妻子心急,等不到我休沐,早早帶著孩子回了老家跟爹娘報喜,也想先接爹娘進城一起看看那個宅子。

這本來是件好事,我們都對未來十分期待。卻沒想到,妻子回老家的當晚上,山洪爆發,一家人都被泥石流埋在屋裏,一個都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