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竭力抑製住心跳,抿抿發幹的雙唇,說道:“很抱歉,貝克先生。我以前從未見過您,更沒救過您女兒。”
貝克先生又一把拉住小李:“你忘記了?4月2日,昆明湖公園……肯定是你!我記得你臉上有塊痣。年輕人,你騙不了我的。”貝克先生一臉的得意。
小李站起來:“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錯了。我沒有救過您女兒。”
小李說得很堅決,貝克先生一時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輕人,我很欣賞你的誠實,我決定:你免試通過了。”
幾天後,小李幸運地成了雅利安公司職員。有一次,小李和戴維先生閑聊,他問戴維:“救貝克先生女兒的那位年輕人找到了嗎?”
“貝克先生的女兒?”戴維先生一時沒反應過來,接著他大笑起來,“他女兒?有7個人因為他女兒而被淘汰了。其實,貝克先生根本沒有女兒。”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也會有這樣的“餡餅”不期而至,當它對於你來說是唾手可得時,很多人就會出現心態失衡,為了虛幻的“影子餡餅”而失去更多東西,最糟的結果是剝去“餡餅”皮,你才後悔莫及,原來空歡喜一場,得到的隻是陷阱而已。
如果我們能夠以平常心麵對這些飛來之喜,也許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個“餡餅”,就像故事中獲得工作的主人公一樣。
當然,除了做到“寵辱不驚”外,我們還需要有一顆誠實的心。
【遠離浮躁心自安】
“生活本身就是一條河流,它需要激流,但更多的時候,它得平靜向前。”這是歌德說過的話。是的,淡泊更能體驗人生真味。遠離浮躁心自安。
人們一旦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必然盲目狂熱,追名求利,希望快速發財,立即成名,就不可能腳踏實地,不會耐住性子,就不願意去用腦子想問題,不肯花力氣幹事情。其結果是:在物質和精神都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披掛上陣,輕狂浮誇,好大喜功,情緒煩躁,手忙腳亂,倉促從事,草草收場。
1998年12月,錢鍾書先生走了。一位深居簡出、遠避塵囂的學者,何以在逝世之前和逝世之後引起這麼大的社會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這位老人堅守淡泊寧靜的個人風範,以擁有自足自在的精神生活把所有的浮躁關在門外。雖然人們紛紛參與到追利逐名的喧鬧中,但心中向往、暗許、肯定的,還是老人的價值尺度。
浮躁是工作學習的大敵。患有此症者,輕則心緒不寧,無所事事,重則善惡不分,誤入歧途。閑暇之餘,或是雙休日,雖有安靜的學習環境,但現代媒體特別是電視、電話、電腦、廣播等大量信息紛至遝來,使人難免有眼花繚亂之感。加之變化紛紜、多姿多彩的外部環境,又使人受極大誘惑,故如何遠離浮躁,潛心學習,就成為對我們學海蕩舟的考驗。
浮躁不僅使人失去思想上的冷靜,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更會使人不再用腦子去思想,而是用眼睛和耳朵去思想,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是什麼。浮躁的人不再考慮自己的長短優劣,隻與別人比較所走的路徑和結果。
遠離浮躁,就要誌存高遠。諸葛亮有句名言:“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平和寧靜的心態來源於淡泊寡欲的心緒,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來源於對自身差距和肩負責任的深刻理解,而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責任意識來源於崇高的人生追求和正確的價值取向。隻有把理想和追求樹得高一些,把事業和責任看得重一些,把名利和享受看得淡一些,真正堅持不懈地把學習作為完善自身素質的根本途徑,才會遠離浮躁。
遠離浮躁,就要擋住誘惑。現代社會,成功的比例明顯增大。這本是好事,可以鼓舞許多人不甘落後的進取心,但同時也會使人們產生盲目的攀比心理,眼紅心動,淪於浮躁,再也坐不住了。他們不問別人成功背後的艱辛,隻圖別人令人羨慕的結果,於是自己也做起了“心想事成”的美夢,陷入了“這山望著那山高”的誤區。在他們看來,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吃的辛苦不比別人少,而待遇、榮譽、地位卻樣樣不如人,實在冤哉枉也。實際上,別人能夠做到的,當然不是說這些人就一定不行,但要趕上別人甚或超過別人,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首先必須遠離浮躁。人貴有自知之明,隻有冷靜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劣勢和優勢,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然後立足現實,確定目標,製訂措施,付諸實踐,才有成功的可能。
中國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一書中談到,古往今來,凡能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人,無不經過讀書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說必須站得高,看得遠,選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說一個人在認定自己的目標之後,就要刻苦學習,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奮力拚搏,即使衣帶寬了,人漸瘦了,也始終不悔。第三種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說經過千百次尋求知識後,回頭一看,忽然發現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就在眼前,成功正在向你招手微笑。有了這三種境界,浮躁之心自然會遠離我們而去。
喧囂的都市,淡泊的心情,遠離浮躁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淡泊的韻味,那真的是人生一大福事。淡泊,不是一種心如枯井的無所謂心情,它是空中的一輪明月,在靜謐寂寞的夜裏,我們依然會感受它生動的光輝;淡泊更非冷漠,它是山間的清風,無論世事如何滄桑,它依然會為我們展現其柔美,輕拂美麗人生。淡泊並不是要拒絕波瀾壯闊,也不是叫我們放棄執著的人生追求,淡泊隻是讓我們在所有的成功和失敗麵前始終保持一種平心靜氣、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淡泊不是排斥我們的責任,也不是叫我們放棄工作上的努力,它是要我們用一種超然的心情對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也不為凡塵中的各種幹擾、牽累、煩惱所左右,在令人眼花繚亂、目迷神惑的世間百態麵前神凝氣靜。既不放棄工作、生活中的努力和責任,也不為其伴隨而來的虛幻名利、種種紛爭而改變自己的心境,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達到“太行摧而不瞬,盛夏流金而不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