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須懂得時間的寶貴,“光陰一去不複返”。當你踏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時候,一定是渾身充滿幹勁的。你應該把這幹勁全部用在事業上,無論你做什麼職業,你都要努力工作、刻苦經營。如果能一直堅持這樣做,那麼有一天當你發現這種習慣所給你帶來的豐碩成果時,你一定會感到驚訝。歌德這樣說:“你最適合站在哪裏,你就應該站在哪裏。”這句話可以作為對那些三心二意者的最好忠告。
無論是誰,如果不趁年富力強的黃金時代去養成自己善於集中精力的好性格,那麼他以後一定不會有什麼大成就。世界上最大的浪費,就是把一個人寶貴的精力無謂地分散到許多不同的事情上。一個人的時間有限、能力有限、資源有限,想要樣樣都精、門門都通,決不可能辦到,如果你想到任何一個方麵做出什麼成就,就一定要牢記這條法則。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一人社會就善於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讓它消耗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就有成功自希望。但是,很多人卻偏偏喜歡東學一點、西學一下,盡管忙碌了一生卻往往沒有什麼專長,結果,到頭來什麼事情也沒做成。
在這方麵,螞蟻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它們圍著一大顆食物、齊心協力地推著、拖著它前進,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難,要翻多少跟鬥,千辛萬苦才把一顆食物弄到家門口,螞蟻給我們最好的教益是:隻要不斷努力、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得到好的結果。
那些富有經驗的園丁往往習慣把樹木上許多能開花結實的枝條剪去,一般人往往覺得很可惜。但是,園丁們知道,為了使樹木能更快地茁壯成長,為了讓以後的果實結得更飽滿,就必須要忍痛將這些旁枝剪去。否則,若要保留這些枝條,那麼將來的總收成肯定要減少無數倍。
那些有經驗的花匠也習慣把許多快要綻開的花蕾剪去。這是為什麼呢?這些花蕾不是同樣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嗎?花匠們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後,可以使所有的養分都集中在其餘的少數花蕾上。等到這少數花蕾綻開時,一定可以成為那種罕見、珍貴、碩大無比的奇葩。
做人就像培植花木一樣,青年男女們與其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還不如看準一項適合自己的重要事業,集中所有精力,埋頭苦幹,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傑出的成績。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眾人歎服的領袖,成為一個才識過人、無人可及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腦中許多雜亂無緒的念頭:如果你想在一個重要的方麵取得偉大的成就,那麼就要大膽地舉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無奇的、毫無把握的願望完全“剪去”,在一件重要的事情麵前,即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須忍痛“剪掉”。
世界上無數的失敗者之所以沒有成功,主要不是因為他們才幹不夠,而是因為他們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適當的工作,他們使自己的大好精力東浪費一點、西消耗一些,而他們自己竟然還從未覺悟到這一問題:如果把心中的那些雜念一一剪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養料都集中到一個方麵,那麼他們將來一定會驚訝——自己的事業上竟然能夠結出那麼美麗豐碩的果實!
擁有一種專門的技能要比有十種心思來得有價值,有專門技能的人隨時隨地都在這方麵下苦功求進步,時時刻刻都在設法彌補自己的缺陷和弱點,總是要想到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而有十種心思的人就和他不一樣,他可能會忙不過來,要顧及這一點又要顧及那一個,由於精力和心思分散,事事隻能做到“尚可”為止,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
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所以,我們必須專心一致,對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這樣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有出色的業績。
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強項,離不開艱辛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你可知道石匠是怎麼敲開一塊大石頭的嗎?而他所擁有的工具隻不過是一個小鐵錘和一支小鑿子,可是這塊大石頭卻硬得很。當他舉起錘子重重地敲下第一擊時,沒有敲下一塊碎片,甚至連一絲鑿痕都沒有,可是他並不以為然,繼續舉起錘子一下再一下地敲,100下、200下、300下,大石頭上依然沒出現任何裂痕。
可是石匠還是沒懈怠,繼續舉起錘子重重地敲下去,路過的人看他如此賣力而不見成效卻還繼續硬幹,不免竊竊私語,甚至有些人還笑他傻。可是石匠並未理會,他知道雖然所做的還沒看到立即的成效,不過那並非表示沒有進展。他又挑了大石頭的另一個地方敲,一錘又一錘,也不知道是敲到第500下還是第700下,或者是第1004下,終於看到了成效,那不是隻敲下一塊碎片,而是整塊大石頭裂成了兩半。難道說是他最後那一擊,使得這塊石頭裂開的嗎?當然不是,而是他一而再、再而三連續敲擊的結果。這個引喻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保持持續不斷的努力就有如那把小鐵錘,它能敲碎一切橫在人生路途上的巨大石塊。
目標可以吸引我們的注意,引導我們努力的方向,至於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就全看我們是否能始終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有一次,一個青年苦惱地對昆蟲學家法布爾說:“我不知疲勞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愛好的事業上,結果卻收效甚微。”法布爾讚許說:“看來你是一位獻身科學的有誌青年。”這位青年說:“是啊!我愛科學,可我也愛文學,對音樂和美術我也感興趣。我把時間全都用上了。”法布爾從口袋裏掏出一塊放大鏡說:“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試試,就像這塊凸透鏡一樣!”
法布爾本人正是這樣做的。他為了觀察昆蟲的習性,常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俯在一塊石頭旁:幾個村婦早晨去摘葡萄時看見法布爾,到黃昏收工時,她們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兒,她們實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人,怎麼就隻看著一塊石頭,簡直中了邪!”其實,為了觀察昆蟲的習性,法布爾不知花去了多少個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