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傳信給縣衙,讓我父親注意收攏原平的工匠。”
劉易身邊的親隨領命而去,騎著馬奔向了原平縣城。
隨著昭武軍拿下了整個原平縣,從那些士紳家中,繳獲了不少的馬匹。
林林總總加起來足足有二百多匹,整個原平縣的馬匹幾乎被一網打盡。
短時間內昭武軍不再缺馬,完全可以將擴充騎兵馬隊的規模提上日程。
昭武軍的基層軍官,也是奢侈了一把,人人配上了代步的馬匹。
這得多虧山西是邊地,距離草原很近,雖然明麵上斷絕和草原的交易來往,但暗地裏走私絕對不少。
這樣一來,雖然合格的戰馬不多,但也不缺代步的馬匹。
這要是在南方,一個縣根本不可能找到這麼多的馬匹,即使算上拉車的駑馬也沒有這麼多。
……
劉老爺接到了自己兒子的傳信,便下令開始征集整個原平縣的工匠。
那些被征集的工匠自然是不樂意的。
但是,當昭武軍的刀子架到他們的脖子上之後,他們果斷的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
並且於此同時,劉家將昭武軍的征兵點光明正大的設置在了,原平縣內各大鄉鎮的集市中心,村鎮口等最顯眼的位置。
不出劉易預料,果然應征者寥寥!
之所以會 出現這樣的場景,劉易很理解。
最起碼在崇禎十五年以前,下百姓都還沒有把反賊當成一個有未來有前途的職業。
在下百姓看來,當反賊這一行非但沒前途沒未來,指不定一個不好就把自己的腦袋給搭進去了。
洪督今年在西澳的大捷已經傳遍了下,聽一口氣砍了好幾萬顆腦袋,狠狠的震懾了一下人心,誰還敢造反?
雖劉家很低調,沒打出造反的旗號,但原平縣的百姓又不傻,老劉家又是封鎖縣城,又是抓捕知縣和鄉紳的,明顯就是在造反好嗎?
傻子才跟著老劉家去找死!
更重要的原因是,山西現在的局勢還比較安穩,百姓遠沒有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中國的老百姓自古以來就是這麼的淳樸老實,隻要有一口吃的,能活下去,又有多少人願意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的呢!?
隻不過,劉易卻並不是很擔心自家的昭武軍會沒有足夠的兵員。
因為現在昭武軍的預備兵員主要是那些身無分文,隨時會餓死的流民,要賣兒賣女才能勉強過活的窮苦佃戶人家。
而不是原平縣現在還勉強能過下去的普通百姓!
隻要劉家能舍得往出砸錢,就不用擔心那些窮的隻剩下一條命了的流民會不動心?!
隻要劉家公審完原平縣的鄉紳和大戶,將原平縣的田地拿到手,用田地做誘惑,那些一點田地都沒有的窮苦佃戶會不動心?!
隻要舍得砸錢,劉家就不會缺了兵員!
訓練上一段時間,裝備齊了兵甲武器,這就會是一隻戰鬥力不俗的軍隊。
隻要經曆過幾次戰爭,見過血,然後再嚴明紀律,賞罰分明,這就會是一隻下強軍。
打下,還得靠窮人!
……
三日過後,原平縣的局勢已經被劉家給全麵掌控。
大大的鄉紳都被抓了起來,丟盡了縣衙大。
明末的社會矛盾已經到了一種十分嚴重的地步,大部分的社會財富,生產資料,集中到了少數人的手上。
占據了人口結構中絕大部分的普通百姓,卻是貧者無立錐之地,需要靠賣兒賣女甚至是賣掉自己,才能勉強過活。
就算是這樣,也僅僅隻能勉強保證自己餓不死而已!
劉家抓住了原平縣的“少數人”,幾乎就控製了原平縣七八成的生產資料。
整個原平縣數萬百姓加起來所掌握的生產資料,也沒有那十幾家士紳人家加起來的多。
不得不著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這一日,昭武軍的軍士們,挨家挨戶的敲開了原平縣百姓的家門。
無數的原平百姓,被強迫著前往原平縣城門口。
城門外原本是一處空地,但現在卻是出現了一座木製高台。